為紀念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中國人民銀行于7月16日發行了一套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金銀紀念幣。該套紀念幣共2枚,其中金質紀念幣1枚,銀質紀念幣1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金幣的背面圖案為藏戲表演藝術造型,襯以傳統吉祥紋飾組合設計,極具藝術美感與地域風情,設計師構思獨特,立意深遠,頗令筆者嘆賞,品味之余,不忘與泉友們共享、探索“泉緣”。
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紀念金幣背面圖案
立意一:透過本土文化藝術,帶我們走進西藏
當我們第一眼接觸畫面的藏戲藝術造型,立即感受到了一股濃重的少數民族氣息和地方特色風情,這也是本幣傳遞的最基本、最直觀的立意:透過本土文化藝術,帶人們領略特色西藏。藏戲被譽為西藏文化的“活化石”,起源比國粹京劇還早400多年,其劇系龐大,流派諸多,并繁衍出多種戲曲劇種,不僅在本土藝術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對民族劇種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藏戲無疑是西藏最具特色的文化之一,看到畫面中的藏戲藝術造型,馬上令人想到西藏每年一度的“雪頓節”。雪頓節又名藏戲節,是西藏的傳統節日之一,其盛大隆重絲毫不亞于新年,藏族人們身著鮮艷的節日盛裝,扶老攜幼,提著酥油桶,帶上酥油茶,在樹蔭或草地鋪上卡墊,擺上果品佳肴,一邊觀看藏戲,一邊飲茶談歡,時而又載歌載舞,享受著節日的歡樂。
金幣外去邊內環圓,恰恰象拉薩雪頓節的大舞臺,不經意間我們已經融入了觀眾席,入神地觀看藏戲藝人的精彩表演,分享著西藏同胞的喜悅、自在和激情。
立意二:尊重西藏宗教信仰,謳歌祖國政策開明
眾所周知,西藏是我國宗教色彩最濃的民族之一,曾經歷了長久“政教合一”的喇嘛統治時代,雖然在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時廢除這項不平等制度,但潛移默化的宗教意識和宗教情懷已深深扎根在藏族人民的心中。藏戲作為舊西藏僧侶及地方官員的重點娛樂項目,不可避免地打上宗教的烙印。金幣畫面中所展現的藍面具造型實質是以藏傳佛教思想為核心理念的產物,佛教八寶——寶傘、金魚、寶瓶、蓮花、白海螺、吉祥結、勝利幢、金輪構成了藍面具的所有內容,這些元素混合既抽象、神秘,又獨具風格與吉祥寓意,堪稱是宗教文化與藝術創作的完美結合體。
西藏和平解放后,政府十分尊重信教群眾的民族風俗習慣,從來不限制藏族人們的宗教信仰自由。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后,中央政府還特意把宗教活動納入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范圍,實行“政治統一、信教自由、政教分離”和各教派在宗教上“各行其是、互不干涉”的方針,使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有效地受到法律的保障。設計師選取帶著深厚宗教色彩的“藍面具”為素材,一方面是對西藏宗教信仰的充分尊重,另一方面則是對國家開明民主改革制度的歌頌。
立意三:借博大方寸藝術,折射今日西藏繁榮
以時代化的氣息、輕松的藝術氛圍,映襯今日西藏繁榮昌盛之象,這是本幣設計師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帶著金屬華輝的吉祥紋飾淺雕亮噴,如一幅錦繡的西藏版圖,絢麗多彩而又古雅神奇,我們仿佛能看到阡陌縱橫的谷地,碧綠草地的牛羊,蜿蜒高原的天路……這一幅壯美瑰麗的西藏版圖隨著載歌載舞的藏戲藝人出現而變得更具色彩,此時的畫境有聲有色,臺上抑揚頓挫的藏腔混合著臺下觀眾的歡聲笑語,上演著一出“大美西藏”的大戲。
如果把畫面中的藏戲藝術造型看作一幅抽象畫,我們看到的也許是融宗教與歷史于一體的布達拉宮,或是創造世界奇跡的青藏鐵路,又或者是一支傲立在高原上的雪蓮花。(供稿:海南國泉金幣)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