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來”,在祖國的西北邊陲,在曾經的不毛之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掌舵人王震將軍“鑄劍為犁、掘地為穴、扎根邊疆、拼搏創業”的信條為理念,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人間奇跡。兵團在戈壁荒漠上建成了田陌連片、渠系縱橫、林帶成網、道路暢通的綠洲生態經濟網絡,興建了新疆第一批現代工業、建筑、交通運輸和商貿流通企業,建起了石河子、奎屯等一批軍墾新城。在新疆地圖就有一片綠洲,那是兵團人的成果,人們稱它為“戈壁明珠”。 5盎司銀幣是對兵團60年建設輝煌成就的展示,也是幾代兵團人屯墾戍邊偉大實踐的寶貴結晶。畫面以“綠色”為主基調,體現出“戈壁綠洲”的內涵,兵團戰士在茫茫沙漠建起的大片綠洲和綠色生態屏障,成為當之無愧祖國的生態衛士。昔日荒涼蕭瑟的西域,已成了今天花紅柳綠的名城,現代化的美麗建設隱去了邊陲小鎮的頹廢,綠樹沿著道路穿梭散發著江南風情,煥然一新的面貌見證著兵團人的汗水。幣面的葡萄、棉花、哈密瓜、小麥等農作物生機盎然,點綴著新疆的繁榮,也代表著兵團對促進新疆社會和經濟發展都發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兵團從農副產品加工業起步,發展現代工業,逐步形成以輕工、紡織為主,鋼鐵、煤炭、建材、電力、化工、機械等門類較多的工業體系。幣面右側的管道裝置是兵團人創新的節水灌溉技術,整齊的滴灌管道動輒萬米排開,綠色就沿著這些管道一點一點地往戈壁深處延伸。
透過“綠城”,設計師為我們展示了兵團的另一個“戰場”。雖然依然是耕戰戍邊,但“鑄劍為犁”的日子已經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現代化的新農耕種時代。農機耕地、除草,飛機播種、施肥,這是中國科技發展的見證,也是兵團與時俱進、積極創新思想的寫照,經歷了60年的艱辛,兵團發展步伐已走進了快車道,為新疆繁榮與穩定作出更高效、巨偉的貢獻。此畫面為我們傳遞著一個訊息:新疆,正在大踏步跨進現代化。 1盎司銀幣圖案承接著5盎司銀幣的設計主題,對兵團60年的輝煌成果作了一個補充。畫面以人工生態與自然生態有機結合為主線,以兵團農業、綠化等人工生態與戈壁荒漠的自然生態為素材,展現幾代兵團人墾荒造田建成的綠洲生態經濟網絡。他們在環境惡劣的荒漠邊緣和千里邊境線上開拓出大片的綠洲,創造了一個個人進沙退的奇跡,建起了一道道綠色生態屏障,為新疆構造了一條更加宏大的“絲綢之路”。
鄧小平曾稱贊兵團是“新疆穩定的核心”。胡錦濤視察兵團時說,兵團是維護新疆穩定和發展的“建設大軍、中流砥柱和銅墻鐵壁”。60年以來,一代一代的兵團人艱苦奮斗,努力開拓,把戈壁變成良田,把荒漠變成綠洲,創造了塞外似江南的人間奇跡,唱響了一曲建設祖國、鞏固邊疆的壯歌。兵團寓兵于民,勞武結合,在履行屯墾戍邊任務的同時,用血汗開辟了新疆一片新天地,鑄造出具有特色的“兵團文化”,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
“埋骨豈須桑梓地,人生處處有青山。”這是周恩來總理留給兵團人的鼓勵,兵團戰士沒有辜負總理的期待,新疆已經發生令人激動和振奮的變化:綠洲正在延伸,美麗正在生長,富足正在前進,現代正在崛起。60年,一代又一代的兵團人薪火相傳,創造了一顆戈壁上的明珠,光耀萬世。而,觀“兵團”幣,才會深深體味到兵團人的奉獻與艱辛。(供稿:海南國泉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