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系列金銀紀念幣,雖然發行于上世紀90年代,但如今再回頭去欣賞這套收藏已久的作品,依然有很多感慨。這套政治色彩頗為濃厚的紀念幣,設計內涵和藝術水準同樣不低,很值得細細品賞一番。香港回歸祖國金銀紀念幣(第1組)的主題圖案中,上方為鄧小平肖像和飛翔的和平鴿,下方為今日香港繁榮的樓景及面值,中間為“一國兩制”中英文字樣。
小平同志想去香港,他太想去了。在九一年一次和李嘉誠先生的談話中,老人突然提出:我的最大愿望就是活到一九九七年,因為那時將收回香港,我還想去那里走一走,看一看,就是坐輪椅也要去,那怕在香港的土地上站一分鐘也好!一九九二年一月十九日,第二次南巡的小平同志站立在黃崗口岸的深圳大橋上,再一次深情眺望著那令他魂牽夢繞的土地,久久地,久久地,不愿離去,沒有人能夠想到,這竟是老人與香港的最后訣別!或許也是因為這樣原因, “香港回歸(第1組)”的紀念幣畫面上,就“真正地”讓小平同志親自去香港看一看,在錢幣的方寸間,完成這位世紀偉人的夙愿。
「香港回歸祖國金銀紀念幣(第1組)5盎司金幣背面圖案」
紀念幣的畫面上,藍色的維多利亞港就像她的名字一樣,如正值華年的女王,安詳的睡臥在那里。維多利亞海景是香港最富盛名的標志性景象,頻繁的海上交通,漁民勞動的景象,乃至逐漸演變成高樓林立的都市盛況,本港的情懷或許就在其中氤氳。兩岸填海而成的衛星城遙相呼應,繁華而多元化,是最能體現香港風格和國際都會氣質的場景,它們的發展腳步和喜慶盛事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香港的歷史和文化內涵,為香港這個國際大都市不斷增添華彩和魅力。海風輕柔,水面泛起了連綿的波浪,海面上,大大小小的輪船緩慢的行使,不時還能看見幾只漁民的木筏子艱難的劃過,成群的海鷗伴隨在船的周圍。紀念幣上,微笑著的小平同志被海鷗“輕輕地托起”,靜靜地俯瞰維多利亞海景,他仿佛在贊嘆香港成就,時光仿佛帶我們進入了一個倒流的過去。那里有著香港的開始,香港的過去,同樣也積蓄著香港的未來,香港的明天。這套幣的圖案設計中,蘊含著香港回歸的意義和小平同志“一國兩制”思想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香港回歸祖國金銀紀念幣(第1組)1盎司銀幣正面圖案」
這套幣的正面圖案則是以30度右側視角來表現天安門的建筑主體,華表立在右側頂天立地,下端以民俗文化中最常見牡丹紋作為背景裝飾,畫面的最上方是國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最下方是年號“1995”。用這種構圖,在不經意間展現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帶來的深沉厚重與多彩豐富。天安門雖然是畫面主景,卻用比較簡練的線條來表現,只要把建筑外形的最重要特點——斗拱重點刻畫出來就夠了,右側的華表卻是刻畫最繁復的部分,矗直挺拔的柱身,翔龍瑞云飾紋圍繞而上,云形石斜插于頂。淺浮雕的錢幣工藝很好地保留了華表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節氣象征的特點,更賦予了高潔不可瀆的風華;華表下方的裝飾背景上,特別刻劃了數枝牡丹,花朵盛開,枝葉繁茂,采用花枝相交,花朵相對的對稱式構圖,布滿幣面下側。這種帶有裝飾性的構成要素不僅是圖案形式美感的需要,而且是其寓意的一種視覺化表達,生動表達當時國人對于香港順利回歸的熱烈自豪之情。
翻閱《貨幣貴族——中國現代金銀紀念幣》,還看到關于這套幣一個非常珍貴的歷史故事,其中說道,中國人民銀行在聽取中國金幣總公司、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上海造幣廠等單位的匯報后,特地向國務院新聞辦行文《關于發行香港回歸祖國金銀幣的指示》。中國人民銀行此份請示報告經過嚴格的程序批復,也確定了一個重大的政治意見:同意鄧小平同志的肖像作為“香港回歸祖國金銀幣項目”的圖案組成部分。這就打破了中國政治領域歷史上的一大禁區:健在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不準作為貨幣圖案的組成部分。這不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有重大政治歷史意義的事件,也是中國現代金銀幣發行史上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正因為有這樣一段歷史背景,“小平”同志才能在方寸間站上香港的土地,我們才能收藏到這樣一套具有珍貴歷史價值的金銀幣作品。(供稿:廣東粵寶黃金投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