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感嘆過明太祖朱元璋的男兒壯志和奧地利女皇瑪麗婭•特蕾莎的巾幗豪情,2014年北京國際錢幣博覽會銀幣中的中國貨幣已換上了“乾隆通寶”,而世界貨幣也換成了西班牙“雙柱”銀元。這兩枚貨幣,分別反映了兩國不同的發展道路,最終形成起點東前西后,結果東弱西強的態勢。
當時的清朝奉行閉關鎖國政策,在這一政策下,乾隆帝承襲曾順治、康熙和雍正三代開創的基業,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蓬勃發展,文治武功達到頂峰,把中國封建時代最后一個盛世——“康乾盛世”推向高潮。“乾隆通寶”是這一時期經濟繁榮的產物,乾隆帝在位六十年,大量鑄造顯示自己功績的貨幣,加上社會相對穩定,乾隆通寶得以廣泛流通,目前存世量仍然很大,許多中國家庭都擁有一枚或數枚。
高潮之后必然衰退,看似強大繁盛的中國,背后卻埋藏著巨大的危機:極端專制,扼殺了新思想的傳播;重農抑商,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軍事落后,埋下了被動挨打的隱患;閉關鎖國,錯過了了解世界的機會。當后繼者嘉慶帝上臺后,發現父親留給他的是一個危機四伏的爛攤子,當英國的堅船利炮叩擊清朝的大門時,中國這個東方巨人,竟然如此弱不禁風。浮華過后,大夢初醒,然而已是西強東弱兩個世界:西方走上資本主義發展快車道,侵略成性;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受盡欺凌。
在地球的另一端,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后,西班牙開始殖民擴張,繼征服南美洲之后,又侵入墨西哥,瘋狂掠奪白銀等貴金屬,鑄造銀元,因背面有兩根纏著綬帶、戴著皇冠的海格立斯柱,故而被稱為“雙柱”銀元。又由于其質量好,人們愛使用,很快成為世界通用貨幣。在兩根海格力斯柱之間還有兩個地球,一個代表現在已知的人類世界,另一個代表未知的世界,兩球上方罩著一頂皇冠,寓意西班牙將征服這兩個世界,成為霸主,其野心昭然若揭。17、18世紀的中國,商品貿易處在入超地位,大量“雙柱”銀元流入中國。此后,鴉片走私和《南京條約》等賠款,又讓“雙柱”銀元流了出去。
同樣是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西班牙,擁有了豐厚的貴金屬貨幣,但其統治者不重視發展工業和創新技術,而是購買英國的商品,供自己奢侈享受,結果導致貴金屬貨幣流入英國,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壯大。18世紀中葉,發生了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逐漸成為世界強國。
當乾隆帝閉目塞聽,沉浸在萬邦朝賀、太平盛世的迷夢中時,英國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工業革命,一百年后,它把炮口對準了中國。“乾隆通寶”曾經的輝煌,將被歷史牢記,而它的衰落,也將警醒后人:一個國家只有順應時代潮流,不斷改革創新,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供稿:濟寧華鑫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