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秀水迎圣火 方寸之間現乾坤(楊聽松) |
發布日期:08-04-14 09:10: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本稿刊載于2008年4月下旬出版的第八期《錢幣》報上,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謝謝! 靈山秀水迎圣火 方寸之間現乾坤 ——“火炬接力境內傳遞”紀念章美學欣賞 人都是愛美的。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不斷追尋著美,欣賞美,創造著美。羅丹說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當我們用美學的眼光去審視“火炬接力境內傳遞”紀念章時,我們發現,浮雕語言雕塑成的這套紀念章,通過它獨特的美學表現,讓我們進一步了解我們所生活的九州大地上令人流連不已的自然風光、文化藝術和民情風俗,從中發現了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更重要的是,它加深我們對于奧林匹克精神的深層次理解,得到更縱深而博大的美感享受。 中國傳統美學講究真、善、美一致的原則,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精髓。真即符合客觀規律,真實是美的基礎,不真則不美;善是最高目的,它是美的前提,不善即不美。美則是在真、善的基礎上最佳的感性顯現。 譬如真,在“火炬接力境內傳遞”紀念章(中國境內各省單銀)的主題圖案上,真實傳神地表現中國人文鼎盛,物阜民豐,逸山秀水,皇家園林、軍事堡壘、風景名勝、人文勝景、古典建筑、宗教建筑、庭院園林、文物現場、現代工程,各地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無一不包,無一不容,運用完全寫實的造像風格,畫面精微,節奏流暢、筆觸縱橫,精細而不失于僵膩,粗放終歸于渾厚,藝術表達成熟傳神,完全把我們帶入到現場。妙還妙在方寸之間的天安門、黃鶴樓們,實極返虛,意象頓生,渾厚灑脫,無聲地訴說著中國人從古到今的生存活動和歷史記憶,這不僅是深厚文化的積淀,更代表著新世紀的現代中國人對于民族文化的推崇和繼承。 最重要的是,雖然由于紀念章幅面的限制,每個省只有選取一處景觀入章,但是僅僅是這個局部,都是歷史的遺存,智慧的精華,文化的傳承,富有強烈的地方特色,有些具有藝術價值,有些具有考古價值,還有些具有科普價值,這些都是體現“真”最精妙和到位的詮釋。 譬如善,美好的景物只能在真與善的基礎上,以其賞心悅目的形象,訴諸人們的感官,喚起令人愉悅的審美感情。當黃山迎客松微笑地向我們招手,眼前黃山萬峰起伏、云霧奔騰,塵世污垢蕩然無存,心靈一片沉靜;當我們站在內蒙古草原上,藍天白云,碧草如浪,人間至極的純凈和美麗;當我們站在雪域高原的布達拉宮前,經藩隨風飄揚,號角隱約在耳邊鼓蕩,這是佛家境界帶給我們的空靈,等等等等,這些是“火炬接力境內傳遞”紀念章通過喚醒我們視覺感官,帶給我們關于善的情感體驗。讓我們仿佛身臨其境,全方位投入,用所有的想象力來完成這樣一趟美妙的火炬傳遞接力之旅,同時也是一次圣潔的心靈旅程。 “火炬接力境內傳遞”紀念金章中高擎著奧運火炬向我們奔跑過來的火炬手們,一隊一隊,一列一列,這不僅是對于火炬傳遞過程的一次簡單描述,更具人性化,具有某種直逼入意識深處的藝術力量,讓紀念章體現著獨特的人文關懷情懷,這是真正的慈悲,因為它充滿著對于生命對于文化對于奧運的真正而透徹的理解。 真,善,然后是美,在“火炬接力境內傳遞”紀念銀章上,用祥云火炬和火焰巧妙分割出來的空間,填滿了自然人文景色,一整套章,整體上錯落有致、高低起伏,各有區別,各有特色,但由31枚章構成的一個系列,十分豐富,形成了一種張馳有度的韻律感,富有藝術情趣,給我們觀感上的沖擊是極為適度和舒服的,既連綿又豐富。 這組貴金屬紀念章,從我們的審美心理、思想觀念和文化需求出發,尊重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進行統一的藝術構思,既體現了中國特色和地方色彩,又通過對于文化藝術的理解從中反映出奧林匹克運動的真諦,讓我們了解生命、尊重生命,用更自由更開放更博大的精神和觀念去生活,勇于拼搏永不放棄,就像火炬手高舉著火炬,從天涯海角而來,翻過五岳,登上珠峰,沐浴過天池的圣水,在河姆渡遺址傾聽上古深沉的回響,那道不盡說不完的山山水水,還有那些文人墨客曾經有過或已經實現的想象,它們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我們直接感觸到的這個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心靈歷史么?奧運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火花在這里凝固、積淀下來,留傳和感染著我們的思想、情感、觀念、情緒,使人一唱三嘆,流連不已。這才是“火炬接力境內傳遞”紀念章美學價值的真正命脈吧。 [upload=jpg,028-2河南省-龍門石窟.jpg]UploadFile/2008-4/2008414993468621.jpg[/upload] [upload=jpg,cmyk-10-18.jpg]UploadFile/2008-4/2008414993929240.jpg[/upload] |
上一篇:精品賞析:出土文物一組金幣 |
下一篇:中國1988年熊貓金幣5全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