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第22屆萬國郵政聯盟大會召開,1999年中國人民銀行向全世界發行了“第22屆萬國郵政聯盟大會”和“中國1999年世界集郵展覽會”紀念銀幣各一枚。兩枚紀念銀幣均含純銀1盎司,成色99.9%,直徑40毫米,面額10元,發行量各50000枚。
很多年前有“
郵幣卡本一家”的說法,隨著這些年中國金幣事業的發展,金銀幣逐漸走出了自己的發展路線。這套幣是唯一一套以國際
郵票事業為主題的金銀紀念幣作品。
萬國郵政聯盟簡稱“萬國郵聯”或“郵聯”,自1978年7月1日起成為聯合國一個關于國際郵政事務的專門機構,其宗旨是組織和改善國際郵政業務,發展郵政方面的國際合作,以及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予會員國所要求的郵政技術援助。1972年4月13日,萬國郵政聯盟決議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正式成員國。
第22屆萬國郵政聯盟大會紀念銀幣背面圖案
“第22屆萬國郵政聯盟大會”紀念銀幣的背面采用的是萬國郵政聯盟紀念碑。這座紀念雕塑名叫《環球》,云狀底座上是代表五個不同種族、不同服飾的環繞著地球飛翔的女性信使,她們正在互相傳遞的信件,表達了世界五大洲人民互通信息的主題。在她們的右下方,是斜倚靠坐在云狀巖石上的女神海爾威蒂亞,這里真實再現了“環球”雕塑的原形;畫面的中間,一架飛翔在云端的飛機“驅使”著一波信件翱翔于天際,這是中國造幣人對于《環球》雕塑或說世界郵政事業的一種注解。
說起郵票,我們都會很自然地想起余光中先生的那首詩,“小時侯,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隨著時代的變遷,“郵票”或許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不再扮演以往那么重要的角色,但小小一枚郵票,是一個國家不同地區、一個世界不同民族文化交流、文化共存的橋梁。世界上有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發行中國題材的郵票和金銀幣,譬如歐美地區有發行農歷生肖題材郵票和金銀幣的傳統,把他們對于中國文化的熱愛與了解注入到郵票和金銀幣里,借此可以窺見世界主流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程度。
中國1999年世界集郵展覽會紀念銀幣背面圖案
“中國1999年世界集郵展覽會”紀念銀幣的畫面設計得繽紛富有童趣,背面圖案為世界集郵展大門、郵展吉祥物,中國郵票及面額。這一屆展覽會是上世紀最后一次世界綜合性集郵展會,當時中國正逢建國五十周年,所以當時中國以高規格高度熱情舉辦了這次國際盛會。銀幣設計得也很有意思,彩球飄帶在空中飛舞,裝扮得五彩繽紛的集郵展大門敞開迎接著一行以中國的地標建筑為主題的中國郵票,象征世界集郵事業大門為中國、中國人民熱情敞開,也象征中國和中國人民打開大門迎接全世界集郵愛好者的蒞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