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掀開了寧夏發展的歷史新篇章,它是中國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成立,不僅是寧夏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實現了回族人民在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上當家作主的愿望,既增進了各民族之間的團結,也為寧夏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8年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五十周年,為慶祝和紀念這一重要的歷史事件,增進各民族間的團結,中國人民銀行于2008年9月12日發行了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2枚,包括金幣1枚,銀幣1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其中的1盎司銀幣正面圖案為“中華回鄉文化園”建筑,并刊國名、年號;銀幣的背面圖案為黃河水車、羊皮筏、固沙網格及六盤山和紅軍紀念亭等的組合圖,并刊“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中文字及面額。
該枚銀幣的正面圖案展現的是非常壯觀的中華回鄉文化園的外部建筑,它坐落在回族歷史文化最悠久的永寧縣納家戶村,是我國目前唯一的以回族文化為主題的旅游景區,主要依托古老的納家戶清真大寺和回族風情濃郁的納家戶村所建。從圖案中可以看出,文化園的正門是典型的伊斯蘭清真寺的造型,整個建筑莊重嚴肅、氣勢宏偉。建筑風格借鑒了印度泰姬陵的設計元素,墻身整體呈玉白色,規整對稱,上面布滿了精致的浮雕彩繪。方形的建筑結構主體和渾圓的穹頂融為一體,磅礴大氣。大門前的水池清澈見底,文化園大門倒映在水中更增添了一種神秘的美感。紀念幣上又特別設計了一圈非常富有民族特色的紋飾,與主體建筑相輔相成,充滿了濃厚的伊斯蘭風情。
銀幣的背面為一系列的組合圖案。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左側的黃河水車,它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中華民族先輩創造力與智慧的結晶。畫面上的水車佇立在黃河河畔,純木質的精巧結構巧奪天工。黃河水車伴隨了一代代寧夏人的記憶,如同一位睿智的老人守護著寧夏這顆塞上明珠。平靜的黃河河面上還有一條羊皮筏子,它是一種古老的水運工具,古代先民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明了羊皮筏,借助河水之力來運輸人員和物資。“千年筏子百年橋,萬里黃河第一漂”。畫面中,兩個悠閑的渡河群眾在皮筏上悠然的劃槳,河面上蕩漾著皮筏駛過的波紋,充滿了動態的美感。
幣面正上方是綿延起伏的六盤山,山巔之上紅軍長征紀念亭巍然聳立。六盤山是1935年毛澤東主席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時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毛主席在《清平樂·六盤山》中曾云:“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即是抒發了革命事業勝利在望的快意心情!六盤山見證了紅軍長征的歷史,見證了新中國的偉大成就。它不斷鞭策著寧夏人民繼承長征精神,為建設美好的新中國而不斷奮斗!畫面的正中是一片固沙網格,它們默默的抵御著風沙的侵襲,為老百姓帶來安寧祥和的生活。
這枚銀幣的背面圖案上除了有寧夏的傳統元素以外,還有許多現代元素,仔細看去黃河岸邊佇立著一排風力發電設備,呼嘯而過的火車正朝我們駛來,它們與黃河水車、羊皮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但這一切是建立在先民的智慧之上,正是因為他們的勤勞、努力才有了如今越來越繁榮的寧夏!
寧夏回族自治區的發展是新中國發展史的一個縮影。這枚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1盎司銀幣的發行既是對自治區成立50年來所取得成就的肯定,也同時激勵著我們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建設更加美好的寧夏而不懈奮斗!(供稿:天津富泉金銀飾品銷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