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樹開花,再現先秦經典——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1組)金幣賞析 |
開始于公元前2000年前的中國青銅時代,經夏、商、西周、春秋、戰國和秦漢,歷經15個世紀左右。青銅器文化作為夏商周時期的文化核心,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源遠流長,輝煌燦爛,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
新中國自1979年開始發行貴金屬幣以來,在金銀幣中表現中國傳統文化主題一直就是中國金銀幣的一大特色——以此凸顯中國貴金屬紀念幣“淬煉金銀、傳承文化”的核心價值。為了弘揚中國青銅文化,展示中國青銅藝術的精髓,中國人民銀行曾于1981年、1992年、1993年分別發行了三組中國出土文物(青銅器)金銀幣項目,樸素的幣面表達,帶給了人們古老的文化熏陶和視覺上的享受,叫人難忘。
通過歷年熊貓金幣、生肖幣的發行,我國的鑄幣工藝日益精湛,逐漸成熟,已臻世界領先水平——這即是說,中國人民銀行于2012年8月31日發行的這套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是水到渠成之作——將我國歷史悠久、輝煌燦爛的青銅器文化以精湛的鑄幣工藝表現出來,既是對19年前留下的遺憾的彌補,也進一步地弘揚了我國青銅器文化的精髓。19年的積累,19年的成長,稚嫩幼苗終于老樹開花。
「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1組)5盎司金幣」
5盎司圓形金質紀念幣以鑄造于商代早期的獸面紋方鼎為背面圖案造型,只要稍稍凝視之,沉穩厚重之感便油然而生,富麗堂皇的幣面效果與獸面鼎權力與地位的象征意義也正好相配;四腳雙耳,顯得四平八穩,大有問鼎江山、平定四方的英雄豪邁之氣;幣面上,鏤刻精美、古樸典雅、氣勢莊重的獸面鼎極具質感與立體感,彰顯出青銅器時代的文化特點和內涵,也是精湛工藝的體現。
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被視為立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征。鼎最初是烹煮用的器物,一般說來,鼎有三足兩耳,也有四足,例如本幣中的獸面紋方鼎。傳說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鑄九鼎于荊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鐫刻魑魅魍魎的圖形,讓人們警惕,防止被其傷害。自從有了禹鑄九鼎的傳說,鼎就從一般的炊器而發展為傳國重器。歷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稱為“定鼎”。
再看這枚1/4盎司圓形金質紀念幣,它的背面展現出來的圖案是一個乳釘紋爵。乳釘紋爵鑄造于夏代晚期,高22.5厘米,流尾長31.5厘米,于1975年在河南偃師二里頭出土。幣面上,乳釘紋爵勻稱的造型亭亭玉立,浮雕鏤刻,舒展有致,叫人忍不住想象手持銅爵、與人把酒豪飲的情景。圓潤光滑的幣面凹凸有致,細膩而精致的刻畫映現出幾千年前中國的酒文化,深厚的歷史文化在幣中仿佛泛著酒光,熠熠生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