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即是世界的(二)——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貴金屬紀念幣賞析 |
當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宣布北京獲得了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時,彼時的中國,萬眾歡騰。國人盼了百年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終于花落京城,這個擁有5000年歷史文明的古國,一朝展顏,積淀了五千年的文化瑰寶,即刻華彩大放。中國人民銀行于彼時發行的一系列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貴金屬紀念幣,巧妙地把運動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結合起來,在歷年發行的系列金銀幣中,可說是對各項中華文化元素在傳承和運用上的翹楚了。
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貴金屬紀念幣(第二組)1盎司紀念銀幣
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貴金屬紀念幣分三組發行,每一組紀念幣的銀幣系列,都運用了一個中國傳統工藝品跟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主體搭配,或運動項目,或表演藝術,或建筑物。以其中的第2組紀念幣為例,1盎司紀念銀幣之二的琉璃銀幣,采用北京頤和園、如意及中國傳統琉璃紋飾造型。方寸之內,畫面被合理切割,使整體呈現出一幅三維立體的效果,在金銀幣的創作上,可以說,它把結構布局藝術運用到了極至。
“如意”,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變而來,多呈S形,類似于北斗七星的形狀。從梁簡文帝蕭綱的詩中:“腕動苕花(苕華喻指美人)玉,衫隨如意風”,可以推測出當時的玉如意有隨身佩帶之大小。清雅悠閑之時,文人雅士吟詩詠賦,和著“如意舞”利用它作為打節拍之物。到了明、清時期,它從實用品逐漸轉向了一種藝術陳設品,供人們欣賞娛樂。如意頭部呈彎曲回頭之狀基本不變,而柄端由直狀變為小靈芝形、云朵形等多種形狀。頭尾兩相呼應,主體呈流線形,柄微曲,造型美觀華麗。古代作為工藝美術品的如意,以清代為多,明代亦有但少見?滴跄觊g,如意成為皇宮里皇上、后妃之玩物,寶座旁、寢殿中均擺有如意,以示吉祥、順心!肚宄笆反笥^》卷一載:“如意,物名也,唐宋前已有之!
歷史淵源長久的如意,在中國傳統社會里,一直扮演著吉祥喜慶的角色。奧運乃中國百年盛事,運用如意作為其主題紀念幣的設計元素之一,既有慶賀之意,又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更為難能可貴的是,設計者利用如意柄的長條狀,用一個環形與其組合成一個閉合的空間?臻g里,則截取北京頤和園一隅景色,用17孔橋的巧妙布局,打破畫面的死板僵硬,予人立體之感,仿佛一個微觀鏡頭般,虛實相映,自成美景,呈現出非常生動的三維效果。而畫面一側的彩色琉璃紋飾,既起到了點綴的效果,更讓整個幣的傳統文化蘊味愈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