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后,進行了戰略性大轉移,中央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行程兩萬五千里,最終到達陜北革命根據地。1936年10月,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宣告長征結束。在慶祝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一套金銀紀念幣以示銘記。在該套紀念中,銀幣背面為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場景,通過塑造鮮活的人物形象,展現了長征中面臨的險惡環境和紅軍戰士迎接勝利時的喜悅之情。我把這枚紀念銀幣與長征勝利60周年、70周年紀念銀幣放在一起欣賞,品味它們精巧獨到的藝術構思,以此贊美偉大的長征精神。
長征勝利60周年銀幣之一為毛澤東騎馬像,遠處背景為連綿起伏的大雪山,近處背景為紅軍過草地。幣面上的紅軍戰士們互相扶持,艱難地前行,盡管環境惡劣,缺衣少穿,但他們時刻不忘高舉紅旗,鼓舞士氣,以革命的大無畏精神戰勝各種困難,最終取得長征的勝利。銀幣之二為紅軍會師時的歡躍場景,戰士們有的縱情吶喊,有的相擁而泣,有的招手呼喚,勝利的喜悅洋溢在每一個戰士的臉上,他們是幸運兒、是勝利者,他們將帶著犧牲戰友的遺愿,為爭取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生活而繼續戰斗。
長征勝利70周年銀幣的背面圖案為紅軍爬雪山時的場景特寫。畫面上著重刻畫了五個人,他們是數萬紅軍戰士的縮影。最前面的戰士正回身拉出陷入雪地的戰友;身后的一個戰士扶著另一個戰士的肩膀,艱難地行走著;而一名背著槍、挑著軍需物質的戰士,則緊隨其后。凜冽的寒風把紅旗吹得傾斜了,但它仍然堅強地挺立著,這一抹紅色帶來的溫暖和希望,為紅軍戰士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紅旗不倒,精神不滅,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紅軍翻過了一座又一座雪山。
長征勝利80周年銀幣的背面圖案以有限的面積囊括了兩個空間里發生的事件,再現了紅軍爬雪山和即將走出草地時的喜悅場景,并成功塑造了紅軍首長、機槍手、警衛員、女護士、受傷戰士、藏族同胞等鮮活的人物形象。第一空間為艱難跋涉:一隊紅軍整齊地行進在雪山腳下,他們剛剛翻過這座巍峨險峻的大雪山,接下來將面對一望無際,沒有樹木、山丘,鳥獸絕跡的草地。第二空間為勝利在望:在沒過腳踝的草地上,最前邊的紅軍戰士弓步站立,手指遠方,臉上綻放著微笑,肩抗機槍的戰士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也露出久違的笑容;中間站立的紅軍首長和藏族男子,他們冷靜嚴肅的表情中難掩內心歡喜;旁邊的警衛員正在系緊綁帶,再加一把勁;后邊的一個戰士轉身呼喚,好像在喊:“快走啊,馬上就要走出草地了”;一位女護士正扶著受傷的戰士一步步走來,聽到戰友的話,渾身充滿了力量,加快了腳步。光明在前,勝利在望,怎能不振奮人心?四面印有“中國工農紅軍”的大旗高高飄揚,五星和黨徽是那樣的絢爛,信仰的力量是偉大的,它能夠讓人克服一切困難,向著光明和勝利前進。
英勇的紅軍挫敗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戰勝了雪山和草地這兩個最惡劣的自然敵人,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在長征勝利60周年、70周年、80周年銀幣上,我們重溫了那段艱苦歲月,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長征所獨有的精神魅力,在中國人心中樹立了一座耀眼的豐碑,鼓舞著中國人民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不斷取得新的勝利。(供稿:濟寧華鑫發展有限公司 作者:靈犀一葉)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