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圣地(普陀山)金銀紀念幣之1公斤金幣與5盎司金幣賞析
普陀山作為觀音的道場,千百年來已成為信眾心中的圣地,被尊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圣山之一,在佛教界和信眾的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普陀山寺院無論大小,都供奉觀音大士,積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每逢觀音誕辰日、觀音得道日、觀音出家日,四方信眾聚緣佛國,全山燭火輝煌、香煙燎繞,誦經禮佛,通宵達旦,其盛況令人嘆為觀止。
觀音菩薩是佛教文化的核心部分,觀音菩薩的慈悲智慧作為佛教智慧的代表和般若的象征,代表著大乘佛教的內在精神。慈悲是佛教的根本,沒有慈悲就沒有普渡眾生,觀音作為主悲的菩薩,正集中地體現了佛教這一最根本的特征。正所謂“家家有彌陀,戶戶有觀音”,觀音菩薩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的善心,已凝聚成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
觀音信仰不僅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金幣3月底發行的中國佛教圣地(普陀山)金銀紀念幣,惟妙惟肖的觀音菩薩造像綻放于中國貴金屬之上,觀音文化在海內外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與銘傳。
1公斤圓形金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南海觀音造像”,取材于普陀山觀音跳山崗上的南海觀音露天立像,南海觀音像被譽為海天佛國的象征,作表著普陀山頗具特色的人文景觀。幣中可見南海觀音倚蓮而立,高大偉岸,氣宇軒昂,猶如頂天立地之勢,呈現出了大佛之威。她筆直的腰身保持著穩如磐石的姿態,一種莊重與威嚴感自然流溢,顯出了佛性的本質。那高髻之上天冠飾戴,披頭紗巾順肩而流,柔滑如絲的天衣灑脫飄逸,項間瓔珞環繞,既有女性的華麗又散發著一股獨特的溫柔,佛性與人性融為了一體,拉近了人與佛之間的距離。臉上泰然自若的神態,安詳中充滿和善,流露著母性的慈祥,令人更感親切。她一手持法輪,一手結無畏印,俯視著蕓蕓眾生,口中念著大悲咒,一副成竹在胸的氣度,那慈悲為懷、救苦救難的宏愿頓顯眼前。
背景鏡面的天空營造出了深邃曠遠的意境,朦朧中縹緲地顯示著蒼山綠水,正是“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的仙山圣境,海天佛國的含義不言而喻,把普陀山觀音文化的內涵完美傳承。
再看5盎司圓形金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的“毗盧觀音造像”,它呈現出另一種截然不同的藝術風格。毗盧觀音并非是我們司空見慣的女性觀音,而是一具男身觀音像。雖然男身觀音造像在現代并不多見,但實質上早期的觀音形象都是作男身的,《嚴華經》也有記載為“勇猛丈夫觀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