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望明月共此時 共度花好月圓夜——賞析中國民俗(中秋節)紀念銀幣 |
在國人的眼里,中秋節是象征全家團圓的節日,“遙望明月共此時,共度花好月圓夜”則是每個人的心聲。無論是賞桂觀潮還是拜月鬧月,又或者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鄉思,都說明從古至今人們都以各類活動來共度此佳節。
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眸。這似明眸的圓月及寄托了離別之人的惆悵,又承載了無數人的慰藉。為了紀念這個傳統節日,傳承中國傳統文化,2001年9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在新世紀的第一個中秋節來臨之際,發行一枚中國民俗系列(中秋節)紀念銀幣——《花好月圓》,重量為1盎司,圓形精制幣,面額為10元。
中國民俗——中秋節紀念銀幣正面圖案
這枚銀幣從圖稿設計、浮雕透視、雕刻技術和整體工藝等都經過了細細考量,以物傳情,傳遞花好月圓的情感。正面圖形采用的建筑物——廣寒宮是通過文獻、詩文杜撰出來的物體,《海內十洲記》:“(東方朔)曾隨縣主履行于月宮之間;唐鄭綮《開天傳信記》:“吾(唐玄宗)昨夜夢游月宮,這些典籍的記載,無不說明廣寒宮在世人心里的特殊意義,后人戲稱“瑤池宴罷歸來醉,笑說君王在月宮。”
正面圖形構圖極具動感,巍峨的廣寒宮在幣面上右方爍爍發光,它極具鮮明的民族特征,融繪畫、雕刻和裝飾藝術為一體,每個樓層均頂飛檐,層層分明卻彼此牽連,梁、柱、椽依頭銜接,穩如磐石卻秀拔玲瓏,飄逸多姿,給人一種崇且麗的境界。右下方的桂花樹,讓整個空間彌漫著桂花香,做亮的屢屢云煙讓空間變的靈動,噴砂的底面勾勒了一輪明月,彷佛天空中有層層云霧,映襯著彌蒙的月光,月暈輕柔為桂花樹披上一層銀紗,點點暈暈,讓您無法區分到底是景中有月,還是月映照景!
中國民俗——中秋節紀念銀幣背面圖案
背面簡潔明了的點題——花好月圓,是典型的中國式風情,雖說是銀幣本色的展示,但精湛的工藝卻能讓你體驗特有的國色天香。設計師對牡丹、月季和菊花的造型上頗費思考,反復推敲花瓣與葉子之間的關系,用寫實的表現手法細膩的處理了每一瓣花瓣,幣面頂端的圓月顯得特別醒目,抓人眼球,可謂珠聯璧合,渾然天成。在工藝處理方面,各具特色,巧妙的將水墨畫中的暈染、白描和著色技巧揉入每一朵花中。牡丹的花瓣由霧面向亮面暈染,讓其花型飽滿且立體;菊花的卷絮花瓣被鏡面的細線勾勒的栩栩如生,白描的手法讓花朵輪廓清晰;月季花居于底部,花瓣的極端微微做亮,還原了花型。葉護花,花襯葉,層層疊疊,花與葉子渾然一天卻各有千秋。點綴的“花好月圓”字體恰如其分,即不喧賓奪主,又讓整個畫面萬般嬌嬈。并且這輪圓月采用了隱形雕刻工藝,通過變換角度的觀察,“臥兔”與“奔兔”的形象映入眼前,及能有效的進行防偽,又增加了幣面的趣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