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銀紀念幣上的一代繪畫大師徐悲鴻(七) |
1994年,中國現代金銀紀念幣推出一個全新系列,這就是大類歸于美術題材的“中國近代名畫•飛禽”。不僅如此,“中國近代名畫•飛禽”系列金銀幣還是中國金幣發行史上,第一個錢幣形制為十二邊形的金銀紀念幣系列。
1995年發行的“鷹”金幣重1/2盎司,直徑27毫米,面額100元,發行量1300枚。金幣幣面圖稿,選用的是畫家吳作人的《立鷹圖》。
吳作人亮相中國現代金銀幣,這是第二次。1991年發行的第一輪生肖“辛未羊”,吳作人就有一幅《母子羊》入選。“母子羊”銀幣,流溢的是溫情的泛愛色彩,幣面上母子羊,形態憨厚,神情純樸,生動而可愛。與其風格截然相反,“立鷹”金幣,走的是濃烈的剛勁路線,幣面上的“立鷹”,是大英雄主義的化身,它的身姿矯健,它的目光冷酷,兩翅緊收于身,雙瓜猛扣于石,此一刻,風淡云輕,空氣也凝固于此。但靜態中的立鷹,卻動于神,動于心,隨時都有騰躍高飛的氣魄與氣勢。
中國近代名畫系列金銀紀念幣(第2組)“立鷹”紀念金幣 吳作人善于用墨,畫作上,他借助濃淡不同的墨,細膩刻畫出“立鷹”有生命活力的軀干,另一方面,他又“知白守黑”,以大片的“白”,將自己內心豐富的情感都心情表達了出來。寥寥數筆筆墨,方圓千里天下。這,就是畫家的非凡的技巧與獨特的高明。
與“立鷹”的氣息相匹配,鷹爪下的石,也是一番著意的考究,或勾,或皴,或點,或染,亂而有章,雜而有度,卻烘托出了“立鷹”的勇猛。幣面底端,隱隱約約的遠山,起起伏伏,層次分明,與上端大片留白的天際,形成了一個“天高任鳥飛”的遼闊大世界。“中國畫主立意,貴乎思,重氣韻,講究意在筆先。”畫面要表現的,是畫家所思,所想,所為。而將二者統一,這也是畫家在藝術道路上,孜孜不倦地追求。
“中國近代名畫•飛禽”系列金銀紀念幣的前兩組共2金2銀4款品種,雖然4幅畫作取自兩位畫家,但嚴格意義上,卻是徐悲鴻的“一言堂”,因為中間有3幅為徐悲鴻的畫作,而“立鷹”作者吳作人,是徐悲鴻的得意門生,仍然繞不開徐悲鴻這條線。如果把它比作畫展,那么只能說,第一組是徐悲鴻個人展,第二組則是他們師生的聯展。
1927年夏,吳作人到上海報考上海藝術大學,本是準備學建筑,但看到徐悲鴻的名字后,毅然決然報考了美術系。后來徐悲鴻上課,從學生習作中看到吳作人的素描,停下腳步,帶著訝異而興奮的眼光,高聲問:“誰叫吳作人?”兩人自此結下不解之緣。后吳作人隨徐悲鴻轉學南國藝術學院,又至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1930年,在徐悲鴻的幫助下,獲比利時庚款出國,先后在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學校西蒙教授工作室和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美術學院留學。(供稿:廣東泉友閣金幣有限公司) 作者:徐龍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