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中國戲曲藝術(黃梅戲)金銀紀念幣的設計(下)

        中國金幣網 17-11-02 14:49:27 中國集幣在線 發表評論

        黃梅戲,原名黃梅調、采茶戲等,起于湖北黃梅縣,發展壯大于安徽安慶,這個劇種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源于自唱自樂的民間歌舞表演。因此黃梅戲的表演不似京劇那么嚴肅規正,而是更加簡單質樸,力求輕盈活潑而不求沉重肅謹,從表演形式到曲調語言,都充滿著民間民俗的樂觀曠達。
         
          美學特質:簡單質樸、自由輕盈  
         
          中國戲曲藝術(黃梅戲)金銀紀念幣在畫面設計和構圖布局上,亦發揮色彩、線條、構圖等藝術元素,凸顯了這種簡單質樸、自由輕盈的美學特質。這套金銀幣作品側重寫實的藝術風格,取材質樸、色調圓融,節奏平緩,顯然更注重黃梅戲藝術本身的美學品質。
         
          3克金幣的背面圖案為《女駙馬》劇目人物形象,并刊“中國黃梅戲·女駙馬”字樣及面額。這枚金幣尤其表現出了簡單質樸的美學品質,這種質樸不僅體現在畫面上的本色浮雕和形象構圖上,更重要的是主題人物造型的本真寫實之上。
         
          《女駙馬》改編于黃梅戲傳統劇目《雙救主》,說的是湖北襄陽道臺之女馮素貞冒死救夫,經歷了種種曲折,終于如愿以償,成就了美滿姻緣的故事。該劇通過一系列近乎離奇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戲劇情節,塑造了一個善良、勇敢、聰慧的古代少女形象。
         
          金幣畫面演繹的是《女駙馬》最膾炙人口的經典選段——“誰料皇榜中狀元”中女主人公馮素貞的形象,采用的是黃梅戲著名表演藝術家韓再芬的舞臺扮相。這個人物造型,扮相俏麗生動,身材修長身段利落,顧盼生姿,動作干凈動人,身姿又美又脆,鵝蛋臉上一雙玲瓏秀目,精神內蘊又含羞帶情,既保有江南女子的靈秀,又帶有不輸兒郎的勇敢。她的一舉一動都節奏鮮明,這個定格亮相端的是光彩照人,流光生輝,方寸之間把《女駙馬》這個劇目以及馮素貞這個人物中最精彩、最生動的造型和畫面全部展現了出來。
         
          在這枚金幣的設計創作中,有兩個讓筆者感到特別驚艷之處:其一為設計師在創作時,沒有貪多貪大,而是分清主次抓住重點,像3克金幣這樣的小幅面金幣,就是一個主題足矣,不需要其他裝飾,就把重點放在這個人物的造型、體態、表情上,這樣就能在有限的畫面內加重體量和感覺;其二為這枚金幣的神韻尤其生動,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靜態動作,但是通過人物的身體曲線和動作動勢,讓這個人物有了靈魂和生命力,讓人覺得仿佛身臨其境,觀之若在。這種神韻來自于細節的把握,一方面這雖然是一個狀元郎扮相,但是設計師特意用彎曲的有弧度的線條,圓潤的體積來表現柔美溫婉的身體曲線,用這種無聲的藝術表現來演繹人物。另一方面,“誰料皇榜中狀元”這個選段中的馮素貞,扮相是風流瀟灑的小生,高中狀元的她,因為救夫有望而欣喜非常,雖然身著狀元的紅蟒袍,但在塑造上卻以旦角的身段來表現,身態、眉宇之間都特別表現出小女兒家的活潑與俏麗,舉筆這個典型的文士動作,卻又有蘭花一指,隱約露出女兒態的手勢手段。還有雖然神情是興奮欣喜的,但是眉宇之間還有幾分淡淡的憂愁和擔心,這種疏漏和矛盾,恰恰表現出了馮素貞這個人物的層次感和豐富性,也細膩生動地表現出了韓再芬在表演上的細膩性和創造性,她將舞蹈、戲曲程式、經過提煉的生活化形態融成一體,使女駙馬這個形象達到了現代古典的審美高度。矛盾、沖突集中在這個小小的金幣畫面上,明與暗的對比,剛與柔的對比,喜與憂的對比,情與理的對比,舞臺上與戲文中的對比,等等。仔細欣賞品味,就會感受到,這枚金幣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人物簡單的造型,除了人物造型動作,設計師對于服飾的表現也是考慮周到,華美流光的狀元官衣吉服,圓領交壬無飾,其上不繡補子及龍水圖案,顯示狀元郎剛剛高中,還未擔任具體官職的戲劇具體情境,只在腰帶上繡邊沿花紋,頭戴雙翅方帽,上加宮花花翎。通過這些細節,更加自然地表現出人物身上的矛盾沖突和戲劇情境。
         
          因為這枚3克金幣采用的是本色浮雕工藝,以樸實質素和沉著深邃的藝術效果為主,沒有刻意追求畫面的思想性,卻在線條塊面之間傳達出深沉的人文關懷,將戲曲人物的形與黃梅戲藝術的意結合于一體。靜態的動作中,人物的神采飛揚,質樸的畫面中隱隱透露出悲憫與敬重,使欣賞者在欣賞過程中觸摸到黃梅戲對于人世間最真最美人性和情感的頌揚與褒獎,目之所及,心之所動,看著這個俏麗動人的嬌娥狀元郎,自然地吟唱起“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中狀元,著紅袍,帽插宮花好哇,好新鮮哪!我也曾赴過瓊林宴,我也曾打馬御街前。人人夸我潘安貌,原來紗帽罩啊罩嬋娟。我考狀元不為把名顯,我考狀元不為做高官。為了多情李公子,夫妻恩愛花好月兒圓!
         
          如果3克金幣詮釋的是黃梅戲簡單質樸的這一面,另外3枚彩色銀幣詮釋的則是自由輕盈的另一面。這種輕松自如不僅表現在前文所提到的造型、手勢中,更表現在畫面的色彩關系處理上。既運用中國畫中傳統的線來表現銀幣畫面的整體布局,使其流暢靈動,展現中國傳統的韻味,又將人物表面著以鮮艷的色彩,本色彩色相映成趣。而且這3枚彩色銀幣上的畫面用色,并不以現實邏輯為依據,而是根據畫面色彩視覺來處理,大紅大綠、又明又艷,明快輕松中色彩對比、明暗對比都很強烈,這種自由輕盈的色彩處理,也凸顯出黃梅戲藝術清新質樸的鄉土色彩。
         
          白銀的美學表現力在于古樸而溫暖,含蓄而不張揚。這3枚彩色銀幣均為局部著色,背景為本色浮雕塊面,亭臺樓閣、遠山流水、蒼山野樹是背景也是裝飾,主題人物和代表裝飾物則著色,熱情的紅色、沉著的藍色、靈動的綠色,這些主色調給銀幣作品吹來了山野村巷的清新山風。而且設計師很擅于增強色彩的對比度來渲染畫面的感情色彩,150克《天仙配》彩色銀幣中,桃紅與湖藍的搭配,色彩濃艷明快。15克《鬧花燈》彩色銀幣中,正紅與水藍的搭配,兩個極端對比的色彩,再搭配殷紅、粉白的花燈,這種力度最大的色彩對比,更襯托出場景畫面的熱鬧喜慶。15克《打豬草》彩色銀幣中,桃紅、柳綠、明黃,自然界最常見也最活潑的色彩,讓畫面透明鮮亮,雖然明快卻不搶眼,讓人覺得輕松快樂。這3枚彩色銀幣的用色借鑒了民間年畫藝術的特點,呈現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和鄉土風格。
         
          除了色彩的經營安排,人物的服飾也是經過特別考慮設計的!短煜膳洹分饕v述了美麗善良的七仙女愛上了樸實憨厚的青年董永,私自從天庭下到凡塵,沖破重重阻撓與董永結為夫妻的神話故事,因此150克銀幣畫面中的七仙女著裝形象也流露出神話色彩,上深衣下襦裙,交領右衽束腰,以寫意夸張的漢服形制來表現神話故事的飄渺玄妙;而《鬧花燈》和《打豬草》,前者為城市民間的常服,端莊灑脫,后者為鄉村民間的短打,簡單自如,服飾的不同,也突出了人物的社會身份和自我個性表達。男子的樣式含蓄,沉穩大氣,突出氣勢;女子的或端莊或跳躍,表現出或嫵媚或嬌俏的面貌。人物優美靈動的身姿,結合本色蘊淡的金屬面,豐富明麗的色彩效果,將整體形象的氣韻生動與裝飾美進行了巧妙結合。
         
          藝術評論家說,黃梅戲是山野農人的田園牧歌,并在發展中逐漸受到城市文明和文人墨客的影響,由此才造就了黃梅戲藝術質樸而不失悠揚、世俗卻不乏情懷的藝術風貌。中國戲曲藝術(黃梅戲)金銀紀念幣從形到神、從主題內容到表現形式都貼合著這種獨特的藝術風貌,且緊密地同劇目內容、表演風格和美學特質相聯系。平易近人的黃梅戲藝術,造就了這套質樸清新的金銀幣,讓人見之則喜。(供稿:廣東粵寶黃金投資有限公司  作者:甄永紅)
        更多郵幣卡資訊、行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集幣在線官方微信(jibizx)。
        中國集幣在線

        延伸閱讀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