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盡風流言黛玉,荼蘼更有傲菊挺——鑒賞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第3組)“黛玉奪魁”1/2盎司金幣

        中國金幣網 17-11-28 14:29:22 中國集幣在線 發表評論

          清雍正年間,曹雪芹于悼紅軒去世,留下一本未曾完稿的《石頭記》。就是這樣一部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的章回體小說,因其作者“大旨談情,實錄其事”的不尋常經歷,亦使其成為了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并被后世譽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石頭記》又名《紅樓夢》,它深刻的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危機,是我國的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為傳承中國的古典文學藝術,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國人民銀行于2003年7月28日發行了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彩色金銀紀念幣(第3組)一套,該套紀念幣共6枚,包括金幣1枚,銀幣5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金銀紀念幣的正面圖案均為《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像,并刊國名,年號。其中的1/2盎司彩色金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黛玉奪魁圖,并刊“黛玉奪魁”中文字樣及面額。

          提及《紅樓夢》,記得八歲時我第一次讀起的時候,就暗暗的被其中黛玉的性情和才華所吸引。這一愛,便固執到了如今,F在每每談及黛玉,腦海里總能浮現出一個滿腹詩書卻又孱弱不堪的身影,黛玉無論放到哪一個時代,用“胸藏氣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边@句來形容,都再恰當不過。

          該枚1/2盎司金幣的背面圖案上,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正中的林黛玉像了。美貌不必說,紅樓里著重筆墨寫到:“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作為金陵十二釵之首的她,固然孱弱,但也有力量。才情不必講,“堪憐詠絮才”。遙隔千年煙塵透視,大觀園才女如云,鶯鶯燕燕群集。她是超脫于那一股艷麗之間的清流。相較之下,林妹妹的氣質是看透紅塵人事之后尚且對未來懷有熱切的期盼。因為有期待,所以黛玉才會有明顯的喜怒哀樂,而寶釵沒有期待,所以她待事永遠理智、永遠得體。也正是因為如此,真善美在林黛玉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套紀念幣的設計者選用林黛玉作為圖案,又何嘗不是懷著一顆愛才之心。
         
          目光轉到現世,黛玉更像俗世中的我們,有著平常人的悲喜。但她的鐘靈毓秀,她的真實可愛,她的瘦弱柔情,她的剛烈決絕,無一不耐人尋味,且都不是人間可尋。
         
          細細看去,不難發現,這枚1/2盎司金幣的圖案,生動地刻畫出了林黛玉的神態,素有“瀟湘妃子”雅號的她千里尋親,寄人籬下,平日難免憂思郁結,感傷多淚。結社聯詩、吐露衷腸對她亦算是最好的解壓方式吧。此時的黛玉,眉頭輕蹙,右手執筆,蘸墨飽滿,微微仰首作沉思狀。她著一身寶藍色衣衫,鑲紅邊緞帶,內里是月白小衫,肩上一條大紅色披帛,素凈之中透著生動。她的左手拿了宣紙,唇瓣微啟不語。身后倚坐著一盆開得正盛的菊花,秋風吹起披帛的一端,掩映著身后的花臺,又不失飄逸。白底綠紋點綴的裙子,更襯得她膚白如雪,清逸靈秀。此刻正是秋深天涼時,幣中之黛玉,一眼望去,給人一種淡然恬靜又不失鮮活的氣質。其色彩搭配之賞心悅目,令人嘆服不已。
         
          整體觀之,這枚1/2盎司金幣的圖案,用色艷麗大膽,幣面雕工精細,浮雕細節處理尤為用心。八邊形的幣邊結構作為襯底十分到位,金色的背景呼應了秋日固有的豐收之色,又恰到好處地凸顯出了林黛玉這個人物的鮮明靈巧,沉靜秀逸。在設計師的巧手構圖下,不難看出,人物衣著顏色種類雖然豐富,但一點也不沖突,視覺上給觀賞者一種簡潔大方,端莊秀麗的感覺。此外,設計師選取的菊花詩奪魁這一情節,完美地塑造出了一個敏感多思,才情橫溢,固然寄人籬下卻不減半分傲氣的林妹妹形象,深得人心。
         
          這枚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第3組)“黛玉奪魁”1/2盎司彩色金幣主題鮮明,人物生動形象,給我們呈現了一個幾百年前大觀園賞菊賦詩的故事。此所謂,不盡風流言黛玉,荼蘼更有傲菊挺。曹雪芹和他的《紅樓夢》將與這枚金幣一起,成為永恒的經典。(供稿:北京中友友誼金行有限公司)

        更多郵幣卡資訊、行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集幣在線官方微信(jibizx)。
        中國集幣在線

        延伸閱讀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