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說金銀幣上的杰出歷史人物之黃道婆

        中國金幣網 17-11-27 14:21:51 中國集幣在線 發表評論

          松江海南萬里遙,孤身前往膽識高。
          苦學黎族紡織術,漢家衣被更添嬌。

          2016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此后,“工匠精神”一詞便迅速流傳開來,并成為2016年十大流行語之一。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很多具有“工匠精神”的能工巧匠,他們當中的一些人被選為中國杰出歷史人物紀念幣的主題人物,如張衡、蔡倫、祖沖之、李春、畢昇、郭守敬、黃道婆、宋應星等,這其中,李春、畢昇、黃道婆是平民。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杰出歷史人物紀念幣中,也有很多女性人物,如文成公主、李清照、黃道婆、武則天、蕭綽、王昭君、蔡文姬、花木蘭等。在這些人物里面,只有黃道婆是集能工巧匠、平民、女性三者身份于一體的,可謂獨樹一幟,這也是“黃道婆銀幣”的與眾不同之處。

          中國杰出歷史人物紀念幣(第6組)的年代界定為蒙元時期。 13世紀中葉,正值蒙、宋交兵的動亂年代,黃道婆出生于松江烏泥涇的一戶貧苦人家,十二三歲便被賣為童養媳,后因不堪家庭暴力,借機乘船逃跑,孤身一人來到海南,被黎族同胞收留,她很快學會了當地先進的棉紡織技術,成為一名出色的紡織能手。三十多年后,黃道婆回到家鄉,致力于改造和提升棉紡織工具和技術,她發明了新式紡車,又結合自身經驗,總結出一套“錯紗、配色、綜線、絜花”等技能的織造技術,并傾囊相授,新工具和新技術很快就傳播至江南地區乃至全國,極大地促進了中國棉紡織業的發展。松江烏泥涇出產的被、褥、帶、帨等棉織物,色彩鮮艷、美麗如畫,暢銷海內外,興盛幾百年而不衰,松江因而獲得“衣被天下”的美譽,黃道婆也被后世尊為棉紡織家、布業始祖。

          銀幣中央塑造了黃道婆勞動時的形象,并配以三錠腳紡車、紡錘等工具,背景處為兩位婦女紡紗時的場景。黃道婆回到家鄉時已年過半百,但長期的勞動讓她依然保持著良好的體型,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年輕很多,樸實無華的衣服包裹著她婀娜曲線的身體,充滿著健康和活力。那兩位婦女也是本分的勞動人民,她們心靈手巧,任勞任怨,從紡織刺繡、洗衣做飯,到相夫教子、奉養老人,在家庭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體現出中國傳統女性勤勞、善良、賢惠之美。

          幣面上,黃道婆一手拿紡錘,一手捋棉線,細細觀察棉線的質量,身后是一輛由她改革創造的三錠腳新型紡車,代替了過去單錠手搖紡車。三錠腳紡車腳踏的勁頭大,能讓紡織者騰出雙手握棉抽紗,同時可紡三根紗,既省時省力,又提高了產量,是當時世界上是最先進的紡車。一位婦女正在操作三錠腳紡車,另一位則端著紡錘,與她默契配合,她們或是黃道婆的鄰居鄉里,又或是慕名而來的學藝人,正專心致志地學習著紡織新技術。這一畫面飽含了中國人最簡單、最樸素的愿望,那就是通過辛勤勞動,最終換來幸福生活。

          這枚銀幣塑造了一位偉大的歷史女性形象。黃道婆出身貧苦,但功績卓然,她有膽有識,把一生都奉獻給了棉紡織事業。這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值得每一個從業者學習,以嚴謹的態度、扎實的功底做好自己的工作,為社會做貢獻,讓人生更精彩。(供稿:濟寧華鑫發展有限公司 作者:靈犀一葉)

        更多郵幣卡資訊、行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集幣在線官方微信(jibizx)。
        中國集幣在線

        延伸閱讀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