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天津日報
作者:羅文華
中國:嬌憨可愛熊貓幣
可愛的大熊貓,是動物界的“活化石”,是中國的“國寶”,也是全人類共有的財富。大名鼎鼎的“熊貓幣”,系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造幣公司鑄造并在全球發行的以大熊貓為題材的金銀紀念幣系列。熊貓幣于1982年首次發行,此后每年更換一種熊貓的造型圖案。幣的正面長期保持北京天壇祈年殿外景圖案,背面圖案則選取大熊貓不同的姿態進行設計,如食竹、攀樹、單獨玩耍、三兩嬉戲等。大熊貓的嬌憨可愛之美,通過復雜的鑄造技術生動地表現出來,躍然于幣上。
熊貓幣在中國已經發行了三十多年,因它以精湛的造幣工藝塑造了具有民族藝術風格的熊貓形象,成為錢幣愛好者的熱門收藏品之一。中國熊貓金幣選題獨特,圖案奇美,兼具投資與紀念雙重屬性,在世界造幣界獨樹一幟,深得各國收藏者青睞,屢獲國內外獎項,被認為是世界罕見的優異幣種,其與美國鷹洋金幣、加拿大楓葉金幣、南非福格林金幣和澳大利亞袋鼠金幣并稱為世界五大投資幣。中國人民銀行于2014年10月24日發行的2015版熊貓金銀紀念幣,其中面額10元的熊貓銀幣含純銀31.104克(1盎司),直徑40毫米,成色99.9%,最大發行量800萬枚。比起熊貓金幣,這種熊貓銀幣更為大眾喜愛。
阿根廷:雙手舉起世界杯
世界杯足球賽于1930年在烏拉圭首辦,以后每四年舉辦一屆,是世界上含金量最高、知名度最高的足球比賽,與奧運會并稱全球體育兩大賽事。各國發行的世界杯紀念幣,大多主題鮮明、圖案新穎、鑄藝精湛,深得體育愛好者和收藏愛好者青睞。集存歷屆世界杯足球賽紀念幣,是體育類錢幣收藏的重要內容。第十一屆世界杯于1978年在阿根廷舉行,阿根廷在1977年和1978年發行了一套六枚世界杯紀念幣。這是由東道主發行的第一套世界杯紀念幣,意義非凡。
阿根廷1978年發行的100比索鋁青銅世界杯紀念幣,正面為略有抽象化的雙手舉球圖案,背面圖案是體育場。就在那一屆世界杯的賽場上,阿根廷國家隊力挫群雄,首次奪得世界杯。當時的最佳射手是馬里奧·阿爾貝托·肯佩斯,他的進球是打開勝利之門的鑰匙。球王馬拉多納在自傳中,甚至將肯佩斯稱為“將阿根廷足球寫入世界版圖的人”。能預先發行紀念幣,幣上設計的雙手舉球圖案又預示著取得勝利后的雙手舉杯,意味深長,阿根廷人真是有先見之明,令人佩服。
巴西:珍愛版圖錢上鑄
地圖幣,是世界貨幣收藏的一個重要門類。目前,世界上已有一百余個國家和地區發行了地圖幣,共有數百種之多,幣上圖案包括世界地圖、大陸地圖、洲地圖、國家地圖、地區地圖及各種專用地圖等,為收藏愛好者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除幣面帶有地圖的地圖幣外,近些年有幾個國家還發行了硬幣輪廓為地圖形狀的地圖幣,其造型比較奇異,既是地圖幣,也可視為異形幣。地圖形硬幣鑄造工藝比較復雜,發行的種類甚少,因而成為難得的收藏品。
在第二十屆世界杯足球賽東道主巴西發行的世界杯紀念幣中,全套九枚硬幣中有七枚幣上都有巴西地圖輪廓。近幾十年來,巴西幣值改革頻繁,硬幣種類極多,但巴西人始終珍愛自己國家的版圖,將其視為國家的形象,在20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發行的部分硬幣上,以及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分別發行的部分硬幣上,都鑄有巴西地圖,給人留下清晰的印象。巴西1945年發行的1克魯塞羅鋁青銅幣,正面是巴西鳥瞰地圖。這是一種立體感很強的地形圖,我們可以從中清晰地看到巴西境內著名的亞馬孫河,以及它的支流穿過山巒或平原的狀態。如果借助放大鏡觀看,欣賞效果會更好。
英國:世紀婚禮存喜悅
美麗而善良的戴安娜,是令全世界難忘的一位女性。她于1981年與英國王儲查爾斯結婚,是查爾斯的第一任妻子,也是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的親生母親。戴安娜將自己物品拍賣所得巨款捐給慈善事業,并特別關懷艾滋病患者,因此深深地感動了普通百姓,尤其是身受苦難的人們。1996年戴安娜與查爾斯離婚。1997年她在法國巴黎因車禍遇難。1981年7月29日查爾斯和戴安娜的婚禮,是三百多年來第一位英國王儲和英國的貴族小姐結婚,也是四百多年來第一位英國王儲在倫敦圣保羅大教堂舉行婚禮,而且規模盛大,儀式隆重,被媒體稱為“世紀婚禮”。
英國1981年為紀念查爾斯和戴安娜結婚而發行的25新便士克朗型銅鎳幣,正面為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頭像,背面為查爾斯和戴安娜疊像,與所有年輕的新婚夫婦一樣,他們的臉上抑制不住地展露著喜悅和幸福。除英國外,澳大利亞、巴哈馬、百慕大、斐濟、根西、牙買加、萊索托、毛里求斯、圣赫勒拿等近二十個國家和地區在1981年也分別發行了查爾斯和戴安娜結婚紀念幣,直布羅陀、福克蘭、馬恩島等在1991年還分別發行了查爾斯和戴安娜結婚10周年紀念幣。
美國:發現美洲第一人
哥倫布,是第一個發現美洲的人。克里斯托弗·哥倫布(1451—1506),是意大利航海家。他出生于意大利熱那亞,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他相信地圓說,認為從歐洲向西航行能夠到達東方的印度和中國。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他先后四次出海遠航,于1492年發現了美洲這個“新大陸”,因此而被載入史冊。近百余年來,葡萄牙、西班牙、圣馬力諾、古巴、牙買加、特克斯和凱科斯、薩爾瓦多、中國等國家和地區都發行過哥倫布紀念幣。有意思的是,像蒙古這樣典型的內陸國家也發行過哥倫布航海紀念幣。
1892年,美國為紀念哥倫布發現“新大陸”400周年,決定在芝加哥(當時美國鐵路中心)舉辦世界哥倫布博覽會。因博覽會設計規模較大,建設工期較長,所以延遲到1893年5月1日至10月30日舉辦。博覽會地點在密歇根湖畔,共建造了約一百五十幢宏偉大廈,規模空前。19個國家參加了博覽會,2750萬人次參觀了博覽會。會上還發行了一種半美元紀念銀幣。這枚1893年美國半美元紀念銀幣,正面為哥倫布頭像,由著名設計師巴伯設計;背面正中為哥倫布船隊發現“新大陸”時的旗艦圣瑪利亞號,系三桅四角帆帆船,是當時比較先進的遠航海船,下方并列兩個半球,象征新舊大陸,以及它們之間通過海路的交流,由另一著名設計師摩根設計。此幣可以這樣解讀:正面的哥倫布面部向右(東),表示他向往東方的印度和中國;背面的圣瑪利亞號鼓帆向左(西),則表示哥倫布相信向西航行一定能夠到達東方,并且為此作出了努力。哥倫布紀念幣是美國發行的第一種紀念幣,1892年和1893年共發行了250萬枚,在芝加哥博覽會上每枚售價1美元,未售出的進入流通領域,很快便成為美國人的收藏品。20世紀末,美國錢幣學家德洛雷撰文提出“美國最有意義的10枚紀念幣”,哥倫布紀念幣名列第一。
俄羅斯:再現戰爭與和平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戈列尼謝夫·庫圖佐夫(1745—1813),俄國元帥,著名軍事家。1812年法國皇帝拿破侖發動對俄戰爭,庫圖佐夫在俄方失利的情況下出任俄軍總司令。他指揮波羅底諾戰役和塔魯季諾戰役;實施戰略撤退,適時轉入反攻,終迫法軍退出俄境。列夫·托爾斯泰遵循平凡與偉大、普通與英雄緊密結合的原則,在長篇名著《戰爭與和平》中塑造了1812年俄國衛國戰爭的領導者庫圖佐夫的形象。托爾斯泰認為,任何天才的歷史人物,在歷史的進程中都應服從人民群眾的愿望和要求;是廣大軍民偉大的精神力量產生卓越的統帥。庫圖佐夫力量的源泉來自人民的愛國主義,在他的活動中體現了人民的思想和愿望。由莫斯科國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涅米羅維奇·丹欽科音樂劇院演出的歌劇《戰爭與和平》,以盛大的歡慶場面收尾,軍民齊聲稱頌英明的庫圖佐夫元帥,贊美偉大的祖國。
俄羅斯2012年發行過一枚2盧布銅鎳紀念幣,正面即是被托爾斯泰稱贊為“民族戰爭的代表”和“真正偉大的人物”的庫圖佐夫元帥頭像,背面為面值、發行年份和俄文“俄羅斯銀行”字樣。此幣為俄羅斯衛國戰爭二百周年紀念幣之一種。全套紀念幣共28枚,由俄羅斯中央銀行于2012年推出。俄羅斯衛國戰爭二百周年紀念幣的發行,與歌劇《戰爭與和平》的上演,再次向世人顯示,具有愛國主義傳統的俄羅斯,是一個崇尚英雄的國家。那些為國家而獻身的英雄,應該永遠被人們記住,永遠得到尊敬。
日本:子彈速度新干線
1978年10月,鄧小平副總理訪問日本期間,首次乘坐了新干線列車。有隨行人員問他乘坐的感受,他回答說:“我就感覺到快,就像催著我們跑一樣……我們現在很需要跑。” 時值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鄧小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心中正在勾畫著一幅宏偉藍圖,日本經濟和科技的飛速發展對他觸動很大。曾經熱播的電視連續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特意再現了鄧小平乘坐新干線列車的情景。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國不僅國內高鐵總長度已名列世界第一,而且在全球范圍內展開了強大的銷售攻勢,把相關技術和列車出口到很多國家。
新干線,是日本高速鐵路系統的代稱。它的第一條路線是連接東京與新大阪的東海道新干線,于1964年10月1日東京奧運會開幕前夕通車運營,成為世界上第一條投入商業運營的高速鐵路。第一代新干線列車是車頭像圓鼻子的“0系”列車,這一型號的列車最高時速為220公里,已在2008年退出運營。目前日本境內有八條新干線路線,均為純客運服務。新干線列車又被稱為“子彈列車”,可能因為車身像子彈的造型,車速也像子彈那樣快。2015年,日本造幣局鑄造了一套新干線開業50周年100日元紀念幣。這套紀念幣與普通的100日元硬幣同樣大小,材質為銅鎳合金,首批發行五種,正面分別鑄有東海道、山陽、東北、上越、北陸五條線路列車的圖案,背面均為第一代新干線“0系”列車圖案。以東海道一枚為例,正面除鑄有東海道列車圖案、“東海道”日用漢字及羅馬注音外,還有日本國名和日用漢字面值,背面除鑄有“0系”列車圖案外,還標有漢字“新干線鐵道開業50年”、阿拉伯數字和羅馬注音面值,以及“平成27年”(2015年)等。在方文山作詞、林俊杰作曲并演唱的歌曲《子彈列車》中,有一句“乘坐子彈列車,我跟未來在親熱”,快捷方便的現代化交通,確實可以提高效率,提升實力,改善生活,改變世界。
意大利:首推雙色流通幣
雙金屬幣,是20世紀80年代世界上興起的一種新材質、新工藝硬幣,又稱雙色幣、鑲嵌幣、夾芯幣,即用兩種不同質地和顏色的金屬,分別制作外環和內芯,然后將它們鑲嵌在一起,形成一種雙金屬鑲嵌式硬幣,用于較大面值的流通硬幣和紀念幣。這種硬幣設計獨特、制作精密、美觀大方、經久耐用,且防偽性能極強,因而得到世界各國消費者和集幣愛好者青睞。早在中國西漢居攝二年(公元7年),攝政的王莽實行幣改,就運用鑲嵌鑄幣工藝技術,將黃金鑲嵌在青銅上,生產了著名的金錯刀,可視為雙金屬幣的鼻祖,但流通的時間不長。17世紀,愛爾蘭、英國等國家和地區也曾用銅、錫、鉛、銀等金屬制作過雙金屬幣,但均處于樣幣階段,未能大量生產流通。2008年在北京報國寺舉辦的世界硬幣展,展出了一枚1848年英國制造的雙金屬幣,材質為外銅內銀,據說是皇室內部作為禮物送給小孩或是偶爾送給外人的。1982年,意大利鑄造了面值500里拉的雙金屬流通幣,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種雙金屬流通幣。當時意大利推出雙金屬幣的目的,是為了減小大面值硬幣的體積,也為了區別不同面值的硬幣,由于這種新型幣做工精細、造型美觀,上市后很受市場及集藏者歡迎,緊接著圣馬力諾、梵蒂岡于同年發行了500里拉雙金屬幣,其他國家隨后紛紛效仿。作為歐盟單一貨幣的歐元,其兩種最大面值的硬幣也采用了雙金屬幣。近些年,雙金屬幣已經成為世界硬幣收藏和投資的一大熱門品種。
意大利1982年500里拉雙金屬幣,即世界上第一枚雙金屬流通幣,外圈用鉻鋼,內芯用鋁白銅,正面內芯圖案為意大利神話中的女性人物,外圈上標有意大利國名;背面內芯圖案為羅馬一處廣場及雕塑,也有人認為是意大利神話場景,外圈上除了標有面值外,還鑄有一些凸點,是供盲人觸摸識別的布拉耶盲文。世界上最早的盲文硬幣由馬恩島發行于1981年,但發行量很少,意大利1982年500里拉硬幣不僅開創了雙金屬流通幣的先河,而且其大量發行對宣傳盲文作用巨大,也更增加了該幣自身的文化內涵和收藏價值。
土耳其:嚴重通脹留紀念
特大面值的硬幣,往往為錢幣收藏家所喜愛,但是這種硬幣的出現對于國家經濟來說卻未必是好事,因為它們常常是惡性通貨膨脹的產物。公元8年至23年在位的中國新朝皇帝王莽,多次推行幣改,鑄有“一刀平五千”,又叫“金錯刀”,一枚金錯刀當五千枚五銖錢用。當時黃金一斤值萬錢,兩枚金錯刀就可以兌換一斤黃金,成為中國古代面值最大的硬幣。清代道光年間,金石學家發現了一種“國寶金匱直萬”錢,并認定這種面值以一當萬、相當于黃金一斤(一說可易黃金千兩)的虛值大錢,亦為王莽時期所鑄,但學術界對此錢是否流通貨幣尚有不同看法。在世界歷史上,也多次出現過特大面值的硬幣,皆與通貨膨脹相關。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失敗,戰爭賠款巨大,經濟形勢嚴峻,德國政府不斷發行面值越來越大的貨幣,引起惡性通貨膨脹,德國馬克急劇貶值,1923年達到頂峰,當年11月17日的一份報紙,售價高達7000億馬克。1921年至1923年,德國威斯特伐利亞(也譯作“威斯特法倫”)州發行了一套緊急時期貨幣,其中以背面鑄有前蹄躍起的奔馬圖案的“大馬幣”面值最大,竟為1萬億馬克,創世界硬幣面值歷史紀錄。
21世紀初,土耳其通貨膨脹,導致貨幣里拉嚴重貶值。2001年底,里拉對美元匯率達1650000比1。土耳其2002年發行的100萬里拉銅鎳幣,正面鑄有13世紀土耳其著名詩人尤努斯·埃姆雷頭像,背面鑄有面值、發行年份、國徽等。此幣被收藏界視為世界上面值最大的硬幣,實是嚴重通貨膨脹的紀念品。2003年,土耳其決定發行新里拉,新里拉與舊里拉比值為1比1000000,于2005年1月1日正式流通。2009年1月1日,土耳其又發行新貨幣土耳其里拉,以取代流通中的新里拉。2010年1月1日,新里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但在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10年內,民眾可以將新里拉兌換成土耳其里拉。由此,可以看出土耳其政府為遏制通貨膨脹所作出的努力。
法國:居功不傲戴高樂
1940年6月,作為法國準將的戴高樂在巴黎淪陷后流亡倫敦,他通過英國廣播電臺號召法國人民參加“自由法國”抵抗斗爭。戴高樂向全世界宣告:“無論發生什么情況,法蘭西抵抗的火焰不應該熄滅,也決不會熄滅。”經過四年艱苦卓絕的斗爭,以戴高樂為代表的法國抵抗力量在美英盟軍的援助下解放了德國法西斯鐵蹄下的巴黎。戴高樂將軍為法蘭西民族解放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是20世紀法國最偉大的政治家。而更令人感嘆的是他的居功不傲。他的小女兒先天智障,20歲時早逝,他以女兒的名字建立了基金,將自己大部分積蓄捐給基金會,以幫助智障兒童。退休后,他拒絕接受共和國總統的退休金和住房,也不要政府津貼,僅靠自己撰寫回憶錄的稿費和農場的收入生活。1952年,戴高樂立下遺囑:“我不希望舉行國葬。不要總統、部長、議會代表團和公共團體參加……不要樂隊吹奏,也不要軍號……”1970年11月9日晚,他在故鄉上馬恩省科隆貝雙教堂鎮逝世。三天后,他的遺體在家人、戰友和普通民眾護送下被運往教堂,由肉店伙計、奶酪鋪掌柜和農場工人等鄉親抬進墓地,安葬在他的女兒的墓旁,簡樸的墓碑上只刻有“夏爾·戴高樂1890—1970”。
法國1988年發行了一枚1法郎銅鎳幣,正面為戴高樂頭像,其上、下方分別用法文鑄有“夏爾·戴高樂”和“法蘭西共和國”,背面除面值外,上方鑄有法國傳統格言“自由·平等·博愛”,下方鑄有“1958·1988”,顯示此幣系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成立30周年紀念幣。戴高樂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創建者,1958年12月21日當選為第五共和國首任總統。任職期間,他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面對東西方冷戰形勢,他提倡“緩和與合作”。1964年,毛澤東主席和戴高樂將軍以超凡的戰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歷史性決策,在中法之間同時也在中國同西方世界之間打開了相互認知和交往的大門。從此,中法關系成為世界大國關系中的一對特殊關系,始終走在中國同西方主要發達國家關系前列。
南非:錢上套錢幣中幣
“幣中幣”,顧名思義,是在一枚硬幣上鑄有另一種或幾種錢幣的圖案,也就是錢上套錢。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有一種布幣,主要流通于黃河流域,源于鋤草的農具镈(“布”與“镈”在古代通用),其狀像鏟,造型獨特,是中國青銅鑄幣的杰出代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在中國鑄行的不同面值的銅幣、鎳幣和鋁幣上,即普遍采用了古布圖案。這種古為今用、貫通古今的做法,充分體現了中國悠久而博大的錢幣文化,恰是“幣中幣”題中之義。1992年,中國發行了一枚“世界最早的銅鑄幣·公元前16世紀”3元面值紀念銀幣,上面鑄有中國先秦四大貨幣體系——布幣、刀幣、圜錢和蟻鼻錢的實物圖案,借此宣示了中國在世界鑄幣史上特殊重要的地位。在世界各國發行的“幣中幣”中,有國家鑄幣或實行幣制改革紀念幣,如1983年新西蘭為紀念貨幣發行50周年而推出的面值1元的銅鎳幣,以及1992年新西蘭為紀念實行十進制貨幣25周年而推出的面值2元的銅鎳幣,在這兩枚紀念幣上共鑄有新西蘭發行過的18種硬幣的圖案;也有國家銀行、造幣廠或錢幣協會建立紀念幣,如1981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為紀念柏林造幣廠建立700周年而推出的面值10馬克的銅鎳幣,幣上鑄有一枚柏林造幣廠早期鑄幣的圖案。此外,1997年利比里亞為紀念美國克勞斯出版社出版《世界錢幣標準目錄》25周年推出過面值25元的銀幣,幣上鑄有多種著名錢幣的大樣或縮影,以顯示這套大型工具書在世界錢幣研究界、收藏界的權威性和實用性。
南非2011年發行了一枚5蘭特雙金屬幣,系南非儲備銀行發行貨幣90周年紀念幣,正面鑄有1921年以來南非儲備銀行在不同歷史時期發行的六種不同面值的紙幣和硬幣,其中左下方一枚是2008年發行的南非首位黑人總統曼德拉誕辰90周年雙金屬紀念幣,背面為南非國徽、國名及發行年份。現代“幣中幣”皆是金融業為宣傳自身形象而打造的產品,所以幣上也必然都是精選那些在設計方面較有創意、在歷史文化方面較有代表性的錢幣圖案。“幣中幣”,是金融業的一朵奇葩,是硬幣收藏的一個特殊門類,值得珍視。
澳大利亞:歡快和諧袋鼠幣
可愛的袋鼠,是世界上跳得最高最遠的哺乳動物,也是澳大利亞擁有的享譽世界的特色動物。在澳大利亞流通硬幣中,令人最感興趣的,是1元面值的袋鼠幣。這枚幣最早發行于1984年。那一年,澳大利亞以1元硬幣代替了1元紙幣,為的是配合投幣機的普及。這枚硬幣的材質為鋁青銅,正面為英國女王兼澳大利亞國家元首伊麗莎白二世戴小皇冠頭像,背面圖案是由五只袋鼠組成的袋鼠群。
澳大利亞袋鼠幣在發行的第二年,即1985年,便獲得了世界硬幣大獎賽最佳貿易幣獎。它既不是貴金屬投資幣,也不是特殊題材紀念幣,它只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塊錢、一個小鋼镚兒。小小的幣面上,大小不一、姿態各異的五只袋鼠被精心擺布,雕刻師既凸顯線條韻律,又注重肌理效果,一幣在手,給人以歡快而和諧的美感。此幣深受澳大利亞人民和世界各國錢幣收藏者喜愛,具有廣泛的民眾基礎,它獲得世界硬幣大獎賽最佳貿易幣獎,也是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