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幣中的“罍”是商代晚期至春秋時期大型的盛酒器和禮器。銀幣中描繪的方形罍出現在商代晚期,它可以用來盛放酒還可以用來釀酒、祭祀等等。商亞方罍是方口微斂,全器共八條扉棱,氣勢恢宏,屋頂形蓋上立一四阿式鈕,既作為裝飾又可以方便拿取蓋子。屋頂上雕刻有獸面紋,既作為裝飾又寄托某種希望,頸部略短為方頸的設計,裝飾有神秘的夔紋,青銅器中的夔姿態各異形象逼真。肩部為方肩,肩部左右各有一獸首銜環,系繩后即可將器物提起,肩部中間有相對的龍紋圖案,有突出的獸面紋,配上四條扉棱、兩個銜環,腹部根據突出的八條扉棱,有左右前后對稱的饕餮紋,正面腹下部有一獸首形鋬,顯得大氣磅礴。青銅禮器經過幾千年的洗禮泛著青光,帶著歲月的痕跡。此款銀幣運用了做舊的方式,讓它更有歷史感、古典感。
本組銀幣首次運用了硫化加綠銹的做舊的工藝,突出了青銅禮器的歷史感、滄桑感、古樸感,更具有創新的工藝理念,銀幣上該器皿圖案細致呈現,連細小的紋飾和文字都清晰可見,堪稱工藝史上的創新之作。
(貴州泉友商貿有限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