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乙未羊”金銀幣,9金7銀16枚,背面圖案只有兩款,一是“盤羊造型”,一是“民間傳統裝飾羊造型”。從表現手法上區分,前者以寫實為主,是動物羊;后者以寫意為主,是生肖羊。兩者的關系很有趣,動物羊是生肖羊“動物”意義的詮釋,生肖羊是動物羊“生肖”色彩的補充。如果兩者完全獨立,“中國乙未(羊)年”主題表述就無法盡興;如果兩者完全吻合,“中國乙未(羊)年”主題的表述又顯得僵化和呆板。
中國現代金銀幣中的“生肖”系列,起于1981年“辛酉雞”,至2015年“乙未羊”,已經持續有35年。如果加上2016年“丙申猴”,前后整整三輪共36款。早期“生肖”金銀幣構圖雖有固定模式,但缺乏長遠規劃的合理性,“生肖”主題的比例把控,也有一定欠缺。“動物”加“生肖”的表述形態,起于2009年“己丑牛”,之后基本一成不變延續,只是在細節上有所變化。2015年“乙未羊”金銀幣,雖然設計圖稿沒有太大的突破,但石膏雕刻則有非常明顯的創新,尤其在“動物”與“生肖”的定性上,敘述更加細膩,表達更加飽滿。
動物乙未羊的核心,是絕對主角的“盤羊造型”。雕刻師雕刻語匯的表述,也就緊緊圍繞“造型”而展開。而“造型”的落筆重點,又緊緊扣在“動物”這個層面。“動物”表現有外與內兩種形態,外,是盤羊輪廓的準確性,骨骼比例得當,軀體層次豐富,著重點在于一個“像”字上。具體刻繪,軀體以大寫意與局部寫實相結合。大寫意是軀體皮毛的遠觀印象,淡淡的有那么一層意思即可。局部寫實是大寫意的補充,皮毛的卷曲與濃密,在看似雜亂但有序的強調中,有強烈的寫真效果。另一方面,盤羊神情的生動性,在幣面也有盡心盡力地捕捉,四肢挺立,挺而雄勁,立而抖擻;側首回望,回而從容,望而淡定。尤其是立于幣面高點的羊首,雕刻語言細膩精致:羊嘴窄小而前伸,薄唇緊抿;鼻梁寬大而高隆,兩孔外鼓;雙眼隨意而平靜,眉骨半挑。左右一對兩只巨大卷角,不僅卷得有序,曲得有理,而且通過羊角體積的鋪墊,以及羊角紋飾的渲染,加強了動物生肖羊的立體感,同時也加強了幣面表述的縱深感和通透感。背景的“裝飾羊首紋樣”,則是完全相對的描繪。羊首取側斜之勢,左羊角卷曲有型,右羊角張揚有勢,羊嘴、羊鼻、羊眼等,則呈平望之態。圖稿中“裝飾羊首紋樣”,只是以簡單線條完成,雕刻創作則以樸素的明暗手法進行描繪。雖樸素,但強烈,與前置的“動物羊”構成不可或缺的一體。
生肖乙未羊的亮點,不是“民間傳統裝飾羊造型”構圖,而是它艷麗到俗的色彩。構圖自然也有精妙之處,比如壯而粗短的四腿,綴于腿尖的黑蹄;比如寬大如幕的軀體,以及身體末端下垂的羊毛;比如90度上揚,又以180度轉體的羊面;比如上翹于半空的羊須,以及與之相對應上卷的羊尾,等等。夸張但又不失詼諧與生動。而這些,通過色彩的搭配,更充滿年俗的喜慶與祥瑞。說色彩艷麗到俗,是指反美學常理的色彩運用。紅是鋪天蓋地的紅,藍牙是不摻水分的藍,綠是土到掉牙的綠,黃是狂野奔放的黃,點綴于其中的黑,又是不矯揉造作的黑。色彩之間直接硬與硬對撞,不進行任何漸變的過度。恰恰是如此艷麗之俗,整體組合,瞬間蛻變為讓人眼睛一亮的拙樸之雅。帶著泥土的芬芳,帶著田野的清新,帶著天與地交融的高遠與開闊。與之相對應,襯于底面的“吉祥紋飾”,也同樣以“俗”之姿態亮相,花瓣怒展,花蕊四開。同樣是純銀底色,工藝處理上則有明與暗的悄然遞減,從而更烘托出“民間傳統裝飾羊造型”色彩的艷麗。
或宏觀角度,或微觀角度,“乙未羊”16款金銀幣品種整體是一個大布局,它從不同層面,將“中國乙未(羊)年”詮釋得淋漓盡致。再加上背景 “羊首紋樣”與“吉祥紋飾”的差異,以及色澤“局部彩色”與“黑白”的區分,因而獨樹一幟,形成它獨特的色澤分明、層次清晰的視覺沖擊效果。
供稿:上海申泉工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