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6年舉行的聯合國第37屆大會上,根據菲律賓政府的提議,決定將1979年設為國際兒童年。設立國際兒童年的主要目的是促使所有國家重視兒童問題,并根據本國情況大力發展兒童保護、教育和福利事業。1977年7月10日,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指導下,成立了國際兒童年秘書處,負責聯絡和宣傳等工作。隨后,聯合國國際兒童基金會先后致函一百多個國家的外長,邀請各國政府參加國際兒童年活動。
1979年,有35個國家和地區相繼發行了“國際兒童年”紀念幣。1979年5月12日,我國外交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和全國婦聯就我國參加聯合國國際兒童年貴金屬紀念幣發行計劃一事向國務院申請批復,在獲得批準后,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國際兒童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2枚,金幣1枚,銀幣1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該套紀念幣中的1盎司金幣,正面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國名、年號“1979”及裝飾花紋,;金幣背面圖案是兩名天真爛漫的兒童澆花的場面,以及國際兒童年標志,并刊面額“450元”。
仔細觀察這枚1盎司金幣的背面圖案,其構圖簡潔大方,童趣盎然。兩個兒童活潑可愛,機靈俏皮,朝氣蓬勃。幣面左側的小女孩扎著馬尾辮,正彎著腰笑容滿面地用花灑給花朵澆水,而右邊的小男孩正手持鐵鍬,低頭看著這株剛剛種下的嬌美花兒,一副專注的神態。設計者借助兒童澆花的場景,寓意兒童是人類的未來,猶如嬌嫩可愛的花朵一般,需要全社會予以重視、關心和愛護。
據金幣背面圖案的設計者陳堅先生回憶說,在設計圖稿原稿中,原本是一個女孩蹲在地上,用噴壺澆花的圖案。在圖案送審時,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陳慕華女士指出,背面圖案應有男孩和女孩同時在一起。按照這個思路,陳堅先生把設計圖改成男孩手持鐵鍬,女孩彎腰澆花的場景,這便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幣面圖案。
在我看來,這幅幣圖的亮點在于被兩個兒童所澆灌和呵護的那朵花,這朵正靚麗綻放的花朵代表著蓬勃的朝氣,是活力、元氣的象征,帶給人美好的希望和憧憬。而兩個兒童澆花時的專注與關切,從側面反映了我國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對祖國花朵的關心與呵護。
當我們觀賞這枚國際兒童年紀念金幣時,心中不由自主地會涌起一股暖流。玩樂是兒童的天性,幣中這兩個孩子澆花的場景,不僅反映了兒童的天性,也反映了兒童在一起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的精神。
這枚國際兒童年1盎司金幣,設計精美、鑄造精良,不僅賞心悅目,捧在手里也是質感十足。鄧小平曾說過,“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兒童作為新生代群體,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保護兒童、關愛兒童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大主題。這枚紀念幣的發行,寄寓著兒童式的朝氣與希望,設計者融情于景,通過幣面圖案表達了對祖國美好明天的期盼之情,主題寓意是呼吁大家對兒童多一份關注,多一些呵護,共筑幸福、安康、和諧的美好未來。(供稿:湖南省金銀閣錢幣有限公司 作者:虞陵輝)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