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底蘊深厚,充滿了包容性。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它的思想和教義就潛移默化地被中國化,并逐漸融入到了人們的生活中。唐末宋初,技藝精湛的工匠們將一尊尊佛像雕刻在山石之上,創造出了天下聞名、令世人所驚嘆的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石窟之一,是我國不可多得的文化寶藏。為更好地銘記和傳承這一偉大的文化遺產,中國人民銀行于2016年7月19日發行了世界遺產——大足石刻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四枚,包括金幣2枚,銀幣2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該套紀念幣的正面圖案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年號;背面圖案則分別選取了大足石刻中具有代表性的佛像及景觀,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大足石刻的藝術魅力。
大足石刻中最為人所熟悉的,便是那尊千手觀音的石刻造像,它也被選作了大足石刻150克金幣的背面圖案。“禮佛之心,匠表于形,山石之間,如現真身。雖未成佛,照度苦厄,眾生敬之,此為觀音”。
關于千手觀音的由來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古人以孝為首善,據說,妙莊王的三公主,名為妙善,妙善從小就虔誠信佛,并且出了家,于是妙莊王一怒之下拆廟宇趕和尚。不曾想此舉驚動了天神,天神為處罰妙莊王,讓他長了500個大膿瘡,而妙莊王四處求醫都治不好。后來有一位大夫告訴他,必須要用親骨肉的一手一眼才能治好,妙善得知后便獻出了一手一眼,那后來妙莊王的病果然好了,如來被妙善此舉所感動,便賜予了她千手千眼。
觀賞這枚大足石刻“千手觀音”150克金幣的主體圖案便是這尊呈坐禪狀的千手觀音佛身。幣面上的千手觀音,著裝華麗卻不顯奢侈,儀容慈祥而莊重,敞開的衣襟表現出其博大的胸懷。胸前那鑲有寶石的掛件非常醒目,它不僅僅是裝飾品,其中必定蘊含著無窮的法力。此外,這尊千手觀音的頭冠也給人強烈的視覺感,冠身由數尊小佛像組合而成,頭冠后面的方巾和兩側的絲帶都是自然飄動的狀態,猶如一陣微風拂過,無形中增添了些許動感。千手觀音造像的面容和藹、慈祥,耳垂寬厚而豐滿,雙眼微張,神態自若,像是在沉思,又像是在俯瞰眾生,欲行救苦救難之舉。
金幣上的“千手觀音”圖,最大特點就是千手千眼,每只手上都帶著手鐲,而且每一只手的手掌心都有一只眼睛。細觀之下,手的姿勢各不相同,最明顯的是身前的那幾只,有的雙手合十置于胸前,像是在祈求天下蒼生無憂無苦,也表示著對佛法的敬意;有的則五指聚攏,呈拳頭狀,顯示著佛法的力量;還有的雙手扶膝,像是正在思考著什么問題;而冠頂的兩手,握著法器,像是要施展法力。其余的手或在兩側,或在身后,或長或短,也都手持著相應的法器,但有的微張,有的伸展,有的屈指,有的握拳。參差錯落的手就像是孔雀開屏一樣壯觀,也如同四射的光芒,照耀著蒼生。
看到這里,筆者不得不感慨古代工匠們卓越的才華和藝術創造力,這座栩栩如生的觀音造像,帶給了身為現代人的我們無數的遐想與感嘆。我想,這枚“千手觀音”150克金幣不僅包含了古人的智慧,也體現了現代造幣工藝的精湛,更是對中國佛教文化的一種有序傳承。(供稿:山東方成收藏品有限公司)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