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以龍作為圖騰,距今已有近五千年的歷史。但億萬年以前,恐龍就已經在中華大地上“龍行天下”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國龍”當數馬門溪龍、翼手龍和劍龍。1995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一套恐龍金銀紀念幣,其中1/2盎司金幣1枚,27克銀幣2枚,這套金銀幣是我國唯一一套以恐龍為題材的紀念幣。
該套紀念幣正面圖案均為山西應縣木塔,并刊國名、年號。山西應縣木塔又稱佛宮寺釋迦塔,建于1056年,以純木結構和供奉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而聞名。我國早年發行的生肖金銀紀念幣,就采取了正面以中國著名建筑為主圖的設計方案,在突出背面圖案主題紀念意義的同時,也展示了中國古代建筑的魅力。這樣的設計充分利用了紀念幣的兩面空間,使同一枚紀念幣上承載了兩種紀念主題。
該套幣中的金幣背面以馬門溪龍及其生活環境為主圖。幣面中,身形龐大、長頸向天的馬門溪龍廣布于1.3億年前的現四川合川縣地區,它們過著群體生活,以食草為生,行進時,天震雷鳴,有如遠古巨神。畫面中的馬門溪龍,給人以筋肉厚重的印象。設計師考慮到幣面的尺幅,因此將馬門溪龍那長得不可思議的脖子,以曲項擺尾的姿態顯現出來,同時也展示出恐龍身形的偉岸。
銀幣之一的背面以翼手龍統治天空的場景為主圖。畫面中的翼手龍在1.6億年前分布于現內蒙古自治區地域。翼手龍翼展張開可達8米以上,如同一架小型飛機,是恐怖的空中殺手。為了表現出其兇猛的特性,錢幣設計師在構圖部描繪了翼手龍在空中盤旋,為捕食獵物蓄勢待發的形象。
銀幣之二的背面以劍龍覓食場景為主圖。劍龍生存于1.4億年前,廣布于美洲、歐洲和亞洲,我國在四川榮縣發現較多?铸埥疸y紀念幣上的三種恐龍,有兩種分布于四川,可以說四川是“中國龍”較為集中的棲息之地。畫面中的劍龍,看起來十分溫馴,與世無爭,但它并不是柔弱之輩,三角形骨板及尾巴上的四枝尖刺,能夠有效幫助它抵御肉食恐龍的襲擊。圖案中,遠處奔跑著一只食肉恐龍,它是否剛被劍龍打敗,落荒而逃?不禁引人遐想。這套金銀紀念幣在設計上各著重于突出一只恐龍,對遠景的處理雖然簡單,但也不失趣味,淡化了生物界殘酷、血腥的生存現實,以適應公眾的審美需求。
古生物題材金銀紀念幣在我國比較罕見,恐龍金銀紀念幣的發行填補了中國紀念幣在這一領域的空白,但是與世界各國成系列的古生物題材紀念幣相比,我國同題材的紀念幣明顯還是少數。不過,物以稀為貴,恐龍金銀紀念幣已經步入“老精稀”行列,成為錢幣收藏者比較喜愛的一個品種。(供稿:吉林省集幣有限責任公司)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