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內蒙古你會想到什么?是起伏連綿的原始森林,還是廣袤無垠的碧綠草原,亦或是蒼茫浩瀚的沙漠戈壁……作為橫跨經度最長的省份,內蒙古自治區就像一只矯健的雄鷹,振羽展翅,自東向西一覽祖國的千里風光。
成立于1947年5月1日的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解放后成立的第一個自治區。2017年,是自治區成立的70周年,為了銘記這一重要的歷史事件,展現內蒙古自治區社會與經濟發展的蓬勃景象,讓國人欣賞北疆的秀美風光,中國人民銀行于2017年4月28日發行了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3枚,包括金質紀念幣1枚,銀質紀念幣2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其中,30克銀幣的正面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年號;背面圖案為馬頭琴、白色哈達,配以蒙古包、風力發電、牧場、高速公路等元素的組合設計,并刊“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漢、蒙文字樣及面額。
銀幣背面的主圖是蒙古族的傳統樂器馬頭琴。馬頭琴的音色時而高亢明亮,像爽朗豪放的蒙古男兒在草原上恣意地馳騁;時而委婉悠揚,似美麗的蒙古姑娘在述說心中對家鄉的無盡熱愛。幣面上,琴頭的駿馬輪廓分明、神采奕奕,映射出了蒙古族堅韌、剛毅的民族個性。琴軸上有一條飄揚纏繞著的哈達,這是內蒙古人民質樸善良、熱情好客的寫照。舞動的哈達與馬頭琴一起組成了“70”的數字,十分的巧妙自然,點明了這枚紀念銀幣的主題。
遠方山巒疊翠,若隱若現。一群呈“人”字形排列的大雁浩浩蕩蕩地從空中飛過。仔細一看,每一只振翅高飛的大雁都姿態各異,栩栩如生。領頭的那一只正奮力地拍打著翅膀,帶領群雁朝遠方飛去。這讓人不由得聯想到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勠力同心,正向著那無限美好的明天闊步邁進!
山腳下,一條筆直的高速公路跨越草原腹地直通眼前。這是一條帶領著內蒙古人民走上現代化發展的小康之路,更是將內蒙古各族人民連結到一起的幸福之路。高速公路的左側有三兩座蒙古包臨湖而駐,羊群在湖邊愜意地吃著草,古樸的馬車靜靜地停放在帳前。我們似乎看到了放羊歸來的牧民們正褪去一身的疲憊,與家人一起享受著天倫之樂。蒙古包的后面是一排正在迎風而舞的風力發電機,它們像一群駐扎在草原上的衛士,守護著人們歡樂祥和的生活,為內蒙古的生產建設提供著源源不斷的電力,更為經濟的飛速發展保駕護航。高速公路的右側,是一條蜿蜒的小河在靜靜地向前流淌。幣面底部10元面額的上方是一排極具內蒙古特色的“牛鼻子紋”,像極了正在吃草的牛兒用它們那沾滿泥土的鼻子,拱在潔白的蒙古包上,留下的可愛印記,它們與上方正低頭吃草的牛群相映成趣。
小河潺潺,牧草豐茂;群群牛羊,琴音悠揚。銀幣整幅畫面中的設計元素十分豐富,且絲毫不顯雜亂。在設計者的巧妙安排下,方寸間盡顯草原的遼闊壯麗、歡樂祥和。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首內蒙古民謠——“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通過觀賞這枚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30克銀幣,我們不僅能感受到了濃濃的草原風情和獨特的民族文化,還看到了在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下,內蒙古自治區砥礪前行七十載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傳承與發揚的激蕩,令內蒙古完成了它在現代化道路上的完美蛻變,而不變的則是它那美如畫卷的千里好風光!(供稿:無錫市金開元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作者:謝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