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為醫者無欲無求、心懷眾生,淡泊寧靜無怨無悔,以救死扶傷為己任,用真心、愛心、同情心呵護每一位患者。愛默生說過,“只要生命還可珍貴,醫生這個職業就永遠倍受崇拜。”為紀念李時珍對中國醫學事業做出的偉大貢獻,在中國人民銀行于1990年發行的中國杰出歷史人物金銀紀念幣(第7組)的四枚銀幣中,包含一枚李時珍紀念銀幣。
李時珍是中國偉大的醫學家、藥物學家、博物學家、著述家。流芳百世的《本草綱目》就是李時珍參考有關醫藥及其學術書籍八百余種,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三易其稿,歷經27年寫成的。明朝人贊美《本草綱目》說:“上自墳典,下及傳奇,凡有相關,靡不備采。”其內容之廣泛,可見一斑。
該銀幣正面,刊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以及國名、年號。該幣背面為李時珍辨草圖,同時刻有“李時珍 公元1518-1593”字樣,并刊面額。通過精湛的雕刻技藝和巧妙的構圖布局,生動形象地刻畫出李時珍采藥時的畫面。畫面中遠處是巍峨險峻的山嶺,近處是形狀各異的藥草,李時珍坐于一塊巖石之上,神情專注地比對手中藥草,“一一采視,頗得其真。”他了解藥物,從不滿足于走馬觀花式的調查,而是對照實物比較核對,“羅列清品,反復諦視。”他銘記父親的叮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腳穿草鞋,身背藥簍,翻山越嶺,遠途跋涉,訪醫采藥的艱辛歷程一筆筆地刻畫了他那清瘦硬朗的面龐。在偉大的醫藥事業面前,他無懼風吹雨打、酷日嚴寒,不忘百姓疾苦,不忘心中大志。
此時筆者不禁想到了近幾年國內越演越烈的醫鬧事件,以及層出不窮的不良醫生和醫院,這對整個醫療行業的秩序,乃至社會秩序都造成了嚴重影響。患者不相信醫生,醫生防御著患者,醫患關系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作為醫者要有仁心醫德,行走在生死之間,履行天使的職責。作為患者要理性對待問題,尊重醫務人員,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我們中華民族飽嘗艱辛而不衰,歷經磨難而不屈,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中華傳統美德代代相傳,所以我們要相信醫患關系終將會迎來和諧美好的那一天。
李時珍用二十七年寫成的《本草綱目》,就像一把流淌在時間中的標尺,度量后世的醫學,讓后世之人行走在正確的醫學道路上;他用一生鑄成的嚴謹認真、甘愿付出、永不放棄的精神,就像一首傳頌在世人心間的詩歌,傳承著中華美德,讓民族精神世代相傳,永垂不朽。(供稿:北京人銀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作者:趙琦)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