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傳承中形成的一個歷史文化傳統,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習慣,其中賀歲文化作為春節祈福文化的一部分,發揮著維系民族情感的重要作用。中國人民銀行于羊年春節前發行的這枚賀歲銀幣,可以說是中國賀歲文化的一個縮影,透過小小賀歲幣,仿佛使我們感受到了盎然而至的一絲春意。
該枚銀幣正面圖案是中國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和年號;背面是“福”字造型,配以蝙蝠、迎春花等裝飾圖案,以及宅門、燕子等造型組合設計,并刊“3元”面額,喜慶的節日氛圍相當濃厚。
“福”,為福氣、福運,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是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寄托,是人們對美好未來的祝愿,宋代吳自牧的《夢梁錄》中:“士庶家不論大小家,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貼春牌”就是指將“福”字寫在紅紙上,再貼在大門前,可見貼“福”字的風俗由來已久;“蝙蝠”,“蝠”通“福”,寓意“福從天降”,于瓷器繪畫、玉器雕刻上經常都能看到蝙蝠的身影,另外紅色的蝙蝠還有“洪福(紅蝠)齊天”的寓意,是我國民間家喻戶曉的吉祥之物;“燕子”,古代稱之為吉鳥,是有名的候鳥,春天北來,秋季南歸,形象俊俏,翻飛輕盈,筑巢家舍,被視為吉祥物,民間認為,燕子在誰家屋中或者屋檐下筑巢,寓意誰家賢惠友善、家道發達、家業興旺、家庭和睦。
相比古董字畫等傳統藏品,此次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這枚面額3元的銀質紀念幣的收藏門檻相對較低,其白銀材質、較小的規格,以及60萬枚的適中發行量,無疑是一個非常適合大眾收藏的紀念品。除此之外,這枚紀念幣還新中國成立以來發行的首枚賀歲題材的貴金屬紀念幣。幣面的圖案取材于民間,為百姓所喜聞樂見,傳遞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賀歲文化,從而注定了它會為廣大藏友所關注和喜愛。
現今社會,如何更好地保護賀歲文化、傳承春節民俗已成為當務之急,如春聯、年畫、拜年、團年飯等傳統民俗都能營造出春節歡樂氣氛的禮儀和習俗,應當弘揚、提倡,這份老祖宗傳給咱們的文化遺產,既不能丟,更要很好地傳承下去。(供稿:福建東泉投資有限公司)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