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一首自強不息的史詩——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金銀紀念幣品讀 |
發布日期:11-08-03 11:04:57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賈關法 |
中國最頂尖的世界名校——清華大學,迎來了百年喜慶華誕。為此,中國人民銀行發行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金銀紀念幣1套2枚,包括1/4盎司圓形金幣和1盎司圓形銀幣各1枚。這套金銀紀念幣的正面圖案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背面圖案分別是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校慶標志圖形和清華大學“二校門”建筑造型。
閃耀著百年滄桑和砥礪之光的精制金銀幣,讓人們思緒萬千,心潮難平。
![]() 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紀念金幣背面圖案
熔鑄于金質紀念幣的清華大學校慶標志,是始建于1917年的清華大禮堂。大禮堂作為清華大學早期四大建筑(大禮堂、圖書館、科學館、體育館)的核心,以西方古典建筑的空間結構之美和東方文化的色彩韻味,融合成一首雄壯激越、催人奮進的立體的交響樂。你看,大禮堂的圓頂造型,宛如一輪噴薄而出的太陽,朝氣蓬勃,攝人心魄;中間的三角形金字塔形拱檐,象征清華大學雄踞學術之巔,肩負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歷史使命;而磚紅色的墻體和門前的漢白玉立柱,凝聚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沉淀。
當年,清政府用美國退還給中國的庚子賠款,在被英法聯軍洗劫過的皇家園林,建成清華學堂。學生們整天面對斷壁殘垣,民族的恥辱時時襲上心頭,有人曾發出“熱腸頻灑傷時淚,妙手難施救國方”之嘆。然而,中華民族憤發圖強的精神,永遠是清華園的主旋律。1914年,梁啟超到大禮堂演講,他運用《周易》的理念,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激勵清華學子。后來,此八字被尊為校訓并制成巨徽,高懸于大禮堂正額,以壯觀瞻。
![]() 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紀念銀幣背面圖案
展現在銀幣上的清華“二校門”,是清華園內最具代表性的標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清華最早的主校門,被認為是清華大學的象征。這座古典優雅的青磚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門楣上鐫刻的“清華園”三個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的楷書大字,出自清末大學士那桐手跡。歷經百年風雨滄桑的清華“二校門”,像一個世紀老人默默地見證了清華大學的歷史和發展。
100年來,清華大學擁有中國最好的育人環境,是最具精神魅力的中國最高學府,享有“半國英才聚清華”之盛譽。從“二校門”走出來的世界知名校友,像璀璨的群星令人遐思無窮。從文學巨匠朱自清、聞一多,國學大師王國維、季美林,到“中國的愛因斯坦”華羅庚;從古建筑大師梁思成、現代橋梁工程先驅茅以升,到“中華”小行星的發現者張鈺哲;從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到“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錢三強等;從中國氣象和物候學開拓者竺可楨,現代考古學的奠基人夏鼐,到黨和國領導人胡錦濤、朱镕基、吳邦國、習近平……水木清華,無愧為精英的“搖籃”,民族的驕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