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五谷事農耕,耒耜陶器巧發明。
遍嘗百草醫民患,中華始祖有君名。
炎帝是和黃帝齊名的上古時代部落首領,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位列“三皇”。 炎帝號神農氏,被道教尊為神農大帝,他教給部落族人刀耕火種,播種五谷,發明耒耜、陶器、炊具,還嘗遍百草,用草藥醫治病患,受到百姓的愛戴。炎帝聯合黃帝,打敗了蚩尤,后與黃帝部落融合,成為全體中國人共同的祖先。傳說炎帝長得牛首人身,富有傳奇色彩,我想或許是因為當時野牛不容易獵殺,偶爾捕獲一只,族人們會把粗大的牛角貢獻給首領,首領戴在頭上可顯威勢,讓本族人在集體活動時容易辨識,聽從號令,同時也能威懾外族人,讓他們不敢輕易侵犯。族人、部落之間你說我說,傳來傳去,最后就把炎帝訛傳成了長著牛首人身的神奇人物。
炎帝(神農氏)的形象在金銀紀念幣上一共出現過三次,一是1991年世界文化名人金銀幣(第2組)1/3盎司金幣和1993年5盎司金幣;二是1995年黃河文化金銀幣(第1組)27克銀幣;三是2002年中國民間神話故事金銀幣(第2組)1盎司彩色銀幣。
世界文化名人項目兩枚金幣上的炎帝完全形象一樣,但5盎司大規格金幣幣面開闊,與炎帝高大的形象比較匹配,在細節刻畫上也更為精致完美。幣面上的炎帝,一手掐腰,一手扶耒耜,正帶領著部族百姓辛勤耕作,收獲五谷,以儲備使華夏民族得以生存繁衍的生活物資。炎帝外形上粗獷魁梧,胡須濃密,連鬢帶腮,氣勢威嚴,有所謂“領袖之范”;服飾上接近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歷史原貌,他內穿葛布衣,外套獸皮裙,頭戴由龜甲或木板編成的抹額,兩腕上戴著獸骨或玉石組成的手串,抹額和手串都磨制得非常圓潤、規整,說明原始先民們的審美情趣和制造工藝都有了很大提高,中華文明進程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黃河文化銀幣上的炎帝,扎葛巾,挽發髻,插一根樹枝或獸骨,顯文雅之氣,他的左肩穿葛衣,右肩穿獸皮,這種混搭風格,在形象氣質上就遠勝常人一籌,但沒有一點領導人的架子,他還親自扛著耒耜去田間勞動,把經驗傳授給族人。《拾遺記》卷一說“(炎帝)時有丹雀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又有傳說“一只七彩的神鳥銜來五谷的種子散落于大地,炎帝把它們收集起來用于播種。”據此,銀幣上刻畫了一只腳踏祥云的鳳鳥,口里銜著穗禾。有鳳鳥相襯,便神化了炎帝,部落百姓對他更加信任崇拜,從而加強了凝聚力,有利于部族的發展壯大。
民間神話故事銀幣上的炎帝,也就是神農氏,兩只角是長在頭上而不是戴在頭上的,在上古先民的眼中,長得“奇形異狀”的就是神,于是長角的神農氏就成為了他們膜拜的對象。神農氏身穿紅底黑斑的獸皮裙,脖子上帶著動物牙齒做成的項鏈,由小及大,排列有序,在當時來說已是非常時髦的裝扮了。崖上長著靈芝,山間飄著白云,在險峰絕頂之上,神農氏正聚精會神地觀察一株綠葉紅果的植物,通過嘗試,找到很多治療疾患的草藥,造福百姓,澤被后世。
炎帝(神農氏)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也是世界文化名人,又帶有神話色彩,多重身份讓他在眾多中國杰出歷史人物中獨樹一幟。作為炎帝的子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發揚他為民謀福利、與民共甘苦的高尚情懷,上下一心,源清流潔,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能夠早日實現!(供稿:濟寧華鑫發展有限公司 作者:靈犀一葉)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