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越長大越孤單,在社會高速發展的現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疏遠、傳統節日也不再像過去那樣受到重視,最明顯的是感覺年味兒越來越淡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我們都成了“低頭族”,喜歡過洋人的節日,卻忘記了悠悠五千年中國文化的積淀!
為弘揚和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國人民銀行于2014年底發行了新中國首枚貴金屬賀歲紀念幣——2015年賀歲紀念銀幣。從外觀來看,直徑25毫米的幣面使其顯得更加小巧玲瓏。那么,作為我國首枚賀歲銀幣,它又有怎樣的獨特魅力呢?還是先來看它的圖案吧。
2015年賀歲銀幣背面圖案
該枚銀幣的背面圖案,乍一看或許有點讓人感到眼花繚亂,但只要仔細觀賞一番,就會覺得它的設計十分規整,符合我們傳統的對稱審美情趣。我們第一眼看到的是半掩的兩扇大門,不用過多的花紋去雕飾,但卻不失它的古樸美。門里是一個大大的“福”字,相傳是出自乾隆皇帝之手。自古人們都追求吉利,如意。其下方飾以“百福”正好符合這一主題,滿足大眾的情感需求,當然,和千手觀音一樣,“千”和“百”并不一定是一千,一百,它只是用來形容多,是虛指。“福”字下邊,有篆刻形式印拓“乙未”二字,代表這它的發行年份(即2015年)。再往下看便是它的面額——三元。
接下來看銀幣背面周圍的裝飾圖案,也都采用了寓意吉祥的事物。仔細觀賞,大福字四角開滿了鮮花,此花名為迎春,而迎春花又叫黃素馨、金腰帶。為什么選用迎春花呢?因為迎春花不僅花色端莊秀麗,氣質非凡,具有不畏寒威,不擇風土,適應性強的特點,歷來為人們所喜愛。白居易說:“幸與松筠相近栽,不隨桃李一時開。杏園豈敢妨君去,未有花時且看來。”意思是說迎春能“帶雪沖寒折嫩黃”(韓琦語),最先點綴春色。所以該幣有“開門迎春”之意。
花的上下方有兩只燕兒斜對著,看似銜著“福”字,所謂“燕兒銜福入門來,怎不教人樂開懷?”談起燕子不禁想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詩句。而燕子是春天的使者,也是愛情的象征,有人借燕子抒發情懷,也有人認為燕子是春歸之兆。
再看上下對稱的是一對如意,自古人們就寄予如意吉祥,富貴的象征,有“吉祥如意”“事事如意”等詞都包含了人們的美好愿望。如意,顧名思義,即如人之意,是我國最為傳統的吉祥物。在中國古代,帝王、豪族、文士、高僧等都有執握如意之好,以此求得稱心如意與平安祥和,它在民間百姓甚至達官貴族心目中有著無法超越的地位。
如果你仔細看的話,還會看到蝙蝠的影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蝙蝠是好運和幸福的象征,因為“蝠”和“福”諧音,也有了許多諸如“福從天降”,“福運到來”的詞語。蝙蝠寓意“遍福”,所以一群蝙蝠則代表了幸福,福氣滿滿,延綿長久之意,也是子孫代代幸福吉祥之意。還有蝙蝠到了,在民間也有“福到了”的寓意。
從整體來看,賀歲銀幣將幸福、如意、開門納福、辭舊迎新等吉祥寓意集為一體,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豐富多彩。而賀歲銀幣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載體,必將乘時代之風浪,開創中國貴金屬紀念幣的新紀元。(供稿無錫金開元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作者:金楊)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