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是純真美好的象征,是希望的幼苗,是父母的珍寶。隨著社會的進步,兒童權益的保護得到政府和民眾的高度重視,兒童節的誕生就是有心人士為兒童維權的奮斗成果之一。
兒童節無疑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節日之一,但各國兒童節的時間并不一致,比如美國的兒童節是5月1日,新加坡是10月1日,韓國是5月5日……各國兒童節基于民俗傳統或歷史事件而確立,6月1日兒童節的由來也是經歷了一番波折:1942年6月10日,德國納粹軍隊在捷克的利迪策村制造了一起屠殺血案,村中的成人被屠殺殆盡,95名兒童被強行掠走,后來其中88名兒童遭到虐殺,國際社會對此一致強烈譴責。1949年,莫斯科舉辦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為紀念在戰爭中遭遇不幸的兒童,同時呼吁世界社會關愛兒童成長,保護兒童權益,確立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后來這一節日也在我國沿用至今。
以關愛少年兒童為主題或者以少年兒童形象為主圖的紀念幣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日漸豐富。1979年是我國發行現代金銀幣的元年,也是國際兒童年。國際兒童年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簡稱UNICEF)促成,這一活動旨在促使全球重視兒童問題。各國對待這一活動高度重視,圍繞著國際兒童年主題設計生產了許多紀念幣,我國的“國際兒童年”紀念幣橫空出世,憑借精湛的設計躋身于世界優秀紀念幣的行列中。
“國際兒童年”紀念幣從畫面上來看,只是兒童澆花的簡單場景,但簡潔的設計反而突出了設計者的象征深意:以兒童澆花來體現兒童愛好和平、自然的天性,通過男孩女孩的分工,可以表現兒童友愛互助的一面,同時呼吁人們要像關愛花朵一樣關愛兒童。這組紀念幣簡潔但不簡單,兒童的健康體魄、姿態和服飾刻繪細致,栩栩如生,展現出我錢幣設計師精湛的雕刻技藝。
類似于用兒童表現友愛互助的還有1989年,新加坡發行“救助兒童會”50元金幣和5元銀幣。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 fund)成立于1919年,是一個獨立的國際慈善組織,該組織致力于關懷兒童,主要為受到貧困、疾病、不公和暴力威脅的兒童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案。
圖中的這枚銀幣,刻繪出兒童在孤島互助的生動場景,只見小男孩操作一只雙人劃艇,將槳的一頭插在沙灘上,礁石上的小女孩手里抓著另一只槳,擔心著小男孩的安危。畫面隱喻兒童遇到危險時,一只救生的小艇能夠幫助他們脫離險境,大眾的力量就好比船槳,推動著救生艇向前奮進。
以兒童互助來呼吁成人關愛兒童,值得成年人反思。我們應該為兒童營造和平,促進友愛,這也是兒童節創立的初衷。(供稿:吉林省集幣有限責任公司)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