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之黃山“夢筆生花”5盎司紀念金幣的背面主景圖案取材于黃山著名的標志性景觀“夢筆生花”。它坐落于黃山北海景區的散花塢內,有著悠久的歷史與美麗傳說,深受世人的喜愛。相傳唐朝詩人李白登臨黃山,受到獅子林禪院長老厚情款待,二人席地而坐,開懷暢飲,縱談詩文。酒酣之際,李白深感長老待人誠懇,草書詩作相贈,以作答謝之禮。詩人趁著酒興,奮筆疾書:“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寫畢,已有幾分醉意,便將毛筆順手一擲,那筆從空中落下,插入土中。李白飄然而去,不見了蹤影。第二天一早,長老再來此處,見到眼前的景致不禁大吃一驚,昨日李白飛擲的毛筆已化作了一座筆峰;筆尖處一株松樹恰似奇葩,矗立在散花塢中。李白也酣睡在筆峰之下,已化為了一尊臥石。長老認定這是佛的旨意,便也點石化峰,將一座筆架峰侍立其旁,長伴詩仙于此。這就是如今見到的“夢筆生花”和“筆架峰”。
設計者在設計這枚5盎司紀念金幣時,比較完整全面地保留了“夢筆生花”的自然全景,采用了比較純粹的中國山水畫的表現技巧,將自然實景與藝術虛景結合在一起,共同構成畫面。筆架峰是“夢筆生花”景觀的中心和靈魂,古人有詩贊曰:“石骨棱棱氣象殊,虬枟織翠錦云鋪。天然一管生花筆,寫遍奇峰入畫圖。”浩蕩天地之間,石柱如書法大家手中的一枝勁筆,呈下圓上尖的自然成長形態而高高矗立,所以這枚金幣的畫面就以筆架峰的石柱為主要刻畫點。峰尖石縫間,那棵盤旋曲折,綠茵成團宛如仙境之花的古松也被保留在畫面中,但是考慮到畫面塑造的主次關系,設計者有意把多余的松樹枝干省去,使其形象更飽滿、生動,同時也更突出了筆尖上的花。筆架峰旁林立的古松林以及遠山的疊嶂山巒,都做了虛景處理,用襯景和遠景的虛幻杳遠突出了主景的真實。設計思路情緒有序,一層一層推進,遠景、中景、近景之間安排得當,層次分明,并且互相呼應。
在整幅畫面上,設計者主要還是采用了中國傳統山水繪畫的全景式構圖方法,采取自山前而窺山后的深遠法來進行構圖布局。所繪筆架峰山勢呈縱向伸展開來,以較為硬朗粗率的用筆勾勒出筆架峰的山形輪廓,再施以短筆皴加山峰側面山石的參差堆積的厚重體積感,筆架峰尖一朵花,則用比較圓潤卻張揚的筆觸來表現這朵花緩緩開放的律動感。近處筆架峰側的松林密布坡石,平緩錯落于山峰之間,展現其蓊郁蔥籠的生命姿態。加工處理過程中,則用噴砂、噴砂噴珠的輕重層次運用,來表現筆架峰陰陽向背的光影效果。金幣畫面上,遠處則用非常簡練舒緩的線條來勾勒出遠處林立的山峰高聳,突出山峰的層次和山勢的變化,因為有前景筆架峰的具體實景,再配合遠處山巒疊嶂的縹緲蒼茫,這個畫面宛如仙境,筆架本應天上來,落到人間妙生花。整幅畫面的用筆、不同工藝的層次運用豐富多變,構圖得宜,遠近高下,安排有序,非常富有立體感。
遠山疊嶂,云煙渺渺,一筆一架,妙處生花,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見。若有心人身處此景此境,也必然會做一場黃粱美夢,夢中做一場錦繡文章金榜題名,夢醒笑一場美夢抒懷重回人間。真是“黃山之名天下聞,筆架峰里笑人生啊!”(供稿:西藏銀橋股份有限公司)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