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 熠熠生輝(圖) |
發布日期:08-06-26 10:07: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 作者:林 男 延安在陜西黃土高原溝壑區。1996年11月由國務院批準將地區改為延安市。今天,延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經成為陜北政治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筆者收藏兩枚弘揚“延安精神”章,這也是對延安精神的一種回憶和繼承。 1935年10月7日,毛澤東和黨中央隨中國工農紅軍,勝利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后到達陜北“延安”。從此,“延安”成了毛澤東和黨中央領導工農紅軍向帝國主義、國民黨反動派進行武裝斗爭的指揮中心;成為中國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 毛澤東在“延安”工作了13個春秋,在長期艱苦的革命斗爭中,用毛澤東思想培育起來的延安精神,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 筆者收藏兩枚弘揚“延安精神”章。如圖1,是異型鋁質像章,規格4.6厘米×4.8厘米,重9克。正面浮雕毛澤東免冠左側頭像,周邊填紅色網狀光芒線,頭像下方是一顆紅五星中鐫有一位抗日將士騎著戰馬,沖鋒陷陣的英勇圖案。奔騰向前的戰馬,象征著抗日將士無往不勝、無堅不摧、銳不可擋的英雄氣概。紅五星右側是金黃色的層層寶塔和排排窯洞。最下方是金黃色造型逼真的三拱延水石橋。 精工巧匠采用中浮雕藝術手法,把戰馬與將士的形態刻畫得栩栩如生;將寶塔、窯洞和延水橋描繪得活靈活現。網狀光芒線增強了光芒密度,萬道金光交織輝映,更具像章藝術感染力。畫面寓意為在黨領導下,在“延安精神”鼓舞下,抗日將士不怕犧牲、艱苦奮斗、一定能夠打敗日本侵略者。 圖2章是4568部隊制作的圓形鋁質像章,直徑4.5厘米、重7克。正面鑄毛澤東免冠左側浮雕頭像,周邊填紅色光譜,頭像下方,右側是寶塔山和窯洞;左側是扇形半開,毛澤東在延安寫的《紀念白求恩》、《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3本著作。也正是“文革”中喊得最響、人人背誦的“老三篇”。老三篇的設計與歷史、現實緊密相聯。設計者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從實際出發、尊重歷史和現實來表達像章主題、正是藝術創作的基點。 兩枚像章主題圖案同是延安寶塔山和窯洞,都能直接表達延案精神。只是副圖案不同,圖1章的抗日將士,是在延安精神鼓舞下,達到一種自我思想境界和形象。圖2章的三本著作和延安精神是一致的。圖1章內容豐富、情節生動,較圖2章略高一籌。圖2章貼近歷史也有特色。 縱觀兩章,制作精美、雕工精細,都閃爍著延安精神的光輝。在市場經濟騰飛的今天, |
上一篇:最具投資價值的超級黑馬 |
下一篇:沈其偉收集毛主席像章3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