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黃金企業壟斷聚集度加深 |
.SH)、山東黃金(600547.SH)、招金礦業(01818.HK)、紫金礦業(601899.SH)和靈寶股份(3330.HK)。
2000年6月,中金黃金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國黃金集團公司(原中國黃金總公司)、中信國安黃金有限責任公司、河南豫光金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西藏自治區礦業開發總公司、山東萊州黃金(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7家公司共同發起。2003年8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黃金第一股”。 由于背靠大股東中國黃金集團公司,中金黃金的金礦資源遍布全國11省15地,在五家金企中最為廣泛。中金黃金的董秘李躍清2月19日告訴本報,2008年該上市公司的自產金產量(自有金礦出產)為12噸,而整個集團的產量為25噸。 中金黃金去年向上海黃金交易所投放的國家標準金共計70噸。“因為這包括了集團的自產黃金25噸,和上市公司通過收購其他金企的黃金半成品,如金精礦、合質金,進行后期加工制成的標準金條。” 總部位于福建省上杭縣的紫金礦業,則以福建省內的紫金山金礦為核心,向全國7個省份伸出“觸角”。據悉,紫金礦業保有黃金資源量約591噸,其中伴生金57噸,是目前中國礦產金產量最大的企業。 紫金礦業董秘鄭于強2月19日向記者透露,該公司2008年產金量為,自產金重量在20噸以上,收購半成品加工制成的黃金也逾20噸,總產量超過40噸。 一般而言,黃金生產包含了勘探、開采、冶煉、精煉這四個流程。“應該說,我們就是一個全流程的企業,從探尋金礦到制成標準金,所有的環節我們都能包辦。” 據其介紹,整個黃金生產流程非常復雜。勘探后,金企要向相關部門遞交《地質儲量報告》,如果得到批復,將根據批復的儲量報告設計開采規模,再報批給國土資源部,以取得《采礦許可證》。申辦如《黃金開采證書》等諸多手續后,進入開采程序,選礦到冶煉的過程也較為繁雜。而一般冶煉出的,是金精礦或合質金等中間產品。“到了這一關,很多礦廠就會直接把金中間產品賣掉,不再精煉,而我們會去收購它們。” 在紫金礦業的黃金總產量中,接近一半來源于收購后的黃金中間品的后期精煉與加工。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們是上海黃金交易所的會員,而那些廠商不是。”鄭于強解釋。 自2002年10月上海黃金交易所成立以來,產金企業生產出的成品金只有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交易方能銷售。 “對于沒有交易所會員資格的廠商而言,即使精煉制成了標準金條,交易所也不會認。所以他們就將金精礦或合質金賣給像我們這樣有會員資格的生產商,由我們制成符合交易所標準的金條和金塊。” “這樣一來,我們投放到交易所的量大了一倍,但事實上精煉與后期加工的業務并不掙錢,同時還會因收購半成品而占有大量的資金。”鄭于強對此表示無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