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反映的另一種情況是,每當出現較大波動時,客戶的下單往往不能及時成交。“不過,如果你方向做錯了,就是痛快成交,不論大行情小行情,從來不會發生拖延的情況。”
外盤
高德黃金的“做市”也被一些業內人士稱為“對賭”:即公司跟客戶的對手交易,如果客戶做多,公司就要相應地做空,客戶做空,則公司相應做多。
按照常規,與客戶“對賭”的高德黃金需要在另外的市場對沖風險:客戶如果下200手多單,100手空單,那么做市商實際上應該在其他市場做一定數量的空單,這樣基本可以規避風險。
在國內,高德黃金可以進行對沖的市場是金交所的T+D市場和上期所的黃金期貨。但是張衛星爆倉事件曝光后,上期所明確表示“高德黃金沒有從事過國內合法的黃金期貨交易”,而高德黃金不是金交所會員。不過,西漢志總裁黃漢君曾對本報表示,西漢志和高德黃金都有在金交所進行套期保值,其渠道是金交所的會員,只是張衛星把套期保值當作自營來做造成虧損。
許多人士都推測高德黃金在境外黃金市場進行對沖,其動機很明顯:金交所T+D和上期所黃金期貨的杠桿都不足20倍,但是境外黃金品種杠桿可達50倍甚至數百倍;即使按照50倍計算,在境外只要10%的本金,就可以對沖掉對賭盤100%的頭寸。
表面看起來,高德黃金若不做對沖,風險將很大,因為客戶賺的錢就是它虧的錢。但是,到境外對沖雖然資金成本很低,卻面臨法律風險。根據相關規定,除了31家大型國企有資格參與境外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交易外,其他企業從事境外期貨交易均屬非法;另外,如果高德黃金去境外市場對沖,將違反國家外匯管理的規定,在目前嚴格管理游資的情況下,其資金進入將受到困擾。有人士進而推論:正是境外對沖的資金不能順利回到境內,導致高德黃金資金緊張,無法向客戶支付盈利,只有強行平倉。
但是石愈否定了這些猜測:其實高德黃金沒有必要對沖——由于它與客戶對賭,而交易系統受它控制、交易數據被它掌握,它會用各種辦法不讓客戶賺錢,滑點就是手段之一。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百分之百保險,也不意味著,張衛星沒有做外盤。事實上,早在高德黃金成立之前,張衛星就已經交易境外黃金品種了。
在2005年12月1日的郵件中,張衛星表示,2003~2005年,他主要參與兩類黃金投資,一類是實物黃金投資,一年半時間獲利25%。另一類就是參與國際黃金市場的“MA展”(孖展)保證金交易,資金開戶是在香港,經紀商也是香港公司,參與倫敦現貨黃金。
張衛星稱,其在2004年12月開戶,開始參與國際倫敦黃金市場的現貨保證金交易,1年的投資收益率已經超過了3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