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沉浮”中國黃金業 |
“以前改革開放是摸著石頭過河,什么都想引進,對黃金的探礦開采也一樣,現在技術、資金、人才都不缺了,外資也在因為越來越多的政策限制逐漸退出中國的黃金勘探和開采市場。” 作為一位“老黃金”人,王宜國在云南省黃金管理局干了多年,也經歷了多年前外資大舉涌入云南金礦業和如今潮水般退出的兩個時代。 推薦閱讀 云南樣本 云南自古就是一個產金大省,2008年全省的黃金產量19.41噸,已經連續三年位列全國黃金產量第三。根據CBN記者獲得的一份《云南省黃金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云南正在勘查開發的東川金礦、鎮源金礦、鶴慶北衙金礦有望超過100噸世界級規模,楚雄小水井金礦、金平長安金礦、潞西金礦也有望超過50噸特大型金礦規模。 云南黃金產業的快速發展,還得益于10年前的一項優惠政策。早在1999年11月,云南成為中國第一個可直接審批外商投資礦產資源風險勘查項目的省份。更早的1993年和1999年,云南省政府和省人大先后發布了《云南省鼓勵外商投資勘查開采礦產資源的規定》和《云南省外商投資勘查開采礦產資源條例》,國土資源部還將云南省確定為外商投資勘查開采礦產試點省。 外國資本紛紛叩響了云南黃金業的大門。 距離昆明市區直線距離125公里的東川區仍未投產的播卡金礦,就是一個外資大舉進入云南黃金業的典型例子。 東川在歷史上原本以盛產銅而聞名,在銅礦資源逐步枯竭之后,播卡金礦的出現讓東川看到了這座資源型城市重生的希望。 在播卡金礦被發現不久,807地質大隊就把探礦權轉讓給了云南省核工業209地質大隊,但是受資金和技術的限制,進一步的勘探并沒有開展。2000年,由東川區政府牽頭,209地質大隊與一些湖南的小企業家成立了云南金星黃金有限公司(下稱“金星公司”),對全區實施統一勘探和開發。 而在金星公司剛剛接手了兩年,播卡金礦的探礦權再次被轉讓。2002年12月,加拿大西南資源公司(下稱“西南資源公司”)和核工業209隊合作,宣布成立云南金山礦業公司,開發昆明東川播卡金礦。協議規定,209地質大隊以礦權入股,西南資源公司投入勘查現金,加拿大方在完成預定的勘查投入后,將獲得合作項目90%的權益。 “當時要引進外資,主要看中了他們的資金和技術,因為云南多數黃金資源屬于品位低、有價元素多、影響選冶回收率的雜質多、采礦成本高的礦床,而且在歷史上,黃金礦產并沒有像現在這樣被重視。”王宜國告訴記者,當時與西南資源公司一樣進入云南金礦業的外資企業還有很多,而且大部分都來自礦業權交易和資本市場非常活躍的加拿大。 在確定儲量和品位之前,播卡金礦所在地只是一些幾乎不長草木的荒坡,在大約40度的山坡上遍布著上百個勘探鉆孔,每打一個孔都需要投入上百萬元人民幣。 經過3年的勘探,金山礦業公司在2005年6月對外發布評估報告稱,播卡金礦的探明儲量達150噸以上,品位達到2克/噸至5克/噸之間,預測勘查遠景儲量將超過300噸以上,這在當時轟動一時,一度被譽為中國新一個超大型金礦。 不過,西南資源公司并沒有笑到最后。2007年10月,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聯合出臺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明確限制外商投資勘探開發我國黃金等貴重金屬項目,這顯然與云南省1993年和1999年出臺的兩個政策相矛盾,東川播卡金礦等外資參與甚至控制的金礦,也就成了矛盾的焦點。 “雖然對外資勘探還沒有明確而具體的限制,但外資再想拿到勘探后的開采權已經不容易了。”王宜國說,而如果沒有后續開采的機會,像西南資源公司這樣只在先期做過勘探的也就沒有意義了。 對西南資源公司來說,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涉嫌對股民的欺詐。2007年7月,西南資源公司在加拿大溫哥華總部宣布,撤銷了先前公布的播卡金礦的分析值,原因是“公司在數據中發現了問題”。次月,西南資源公司稱公司總裁及最大的股東帕特森更改了播卡金礦分析樣品中的黃金含量,之后又公布了這些數據,其目的是抬高股價,進而使其作為該公司的大股東從中牟利。在此之后,西南資源公司的股民也提起集體訴訟,要求公司賠償股民2.2億加元的損失。 信譽受損加上中國政策風向的轉變,使西南資源公司決定抽身而去,將播卡金礦90%的股權轉讓。2008年5月,中國有色華東地質勘查局收購了云南播卡金礦的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