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早期紙幣 |
發布日期:09-03-09 08:36:4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華紙幣網 作者: |
------------------------------------------------------------------------ 版面標記 在美元紙幣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各種用字母、數字或者是圖案做成的標記,他們中有的是用于辨認美元紙鈔真偽的,而有的甚至只是用來宣揚宗教信仰。 一般在美元中顯著的位置(硬幣就在人物頭像的下方,紙幣上的一般位于反面中線的上方)有一句標語"In God We Trust"(我們信仰上帝)。此銘刻首次出現于1864年的兩美分硬幣上。自1955年起,國會使它成為法定的國家標語。現今法律規定,所有美國硬幣和紙張鈔票上都必須使用此標語。第一次于紙張鈔票出現,是在1957年系列發行的1元“銀券”,并開始在1963年系列的“聯邦儲備鈔券”出現。 庫印(TREASURY SEAL)。美鈔下面印有美國國庫印記,聯邦準備券的庫印印在右邊。其他券類的庫印,1928年的在左邊,1934年版起一律改印在右邊。 早期庫印為圓形,外圍有四十個齒,每個齒粗細大小均勻,圓內一圈有拉丁文字“THESAUR AMER SEPTENT SIGIL”,圓的中心是一個盾牌,盾牌被一個倒V字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半部為一個天平,周圍分布有32個圓點,倒V字內有13顆五角星,下半部分為一把鑰匙,鑰匙孔為一個“T”字形,周圍有17個圓點,整個盾牌內有49個圓點。自1969年版起,庫印進一步簡化,文字改為英文“THE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1789”(財政部,1789),盾牌外圍的花紋取消,上半部是22個圓點,下半部是17個圓點,共39個圓點。1928年和1934年版是大庫印,直徑為20毫米,1935年版及以后各版一律改為小庫印,直徑為16毫米,圖案和文字不變。庫印的顏色有綠、藍、黃、紅、棕五種,按券類而不同。庫印的上方是首都的地名“WASHINGTON,D.C.” 各聯邦銀行及對應城市、代碼、字母 請參看: 波士頓 A 1;紐約 B 2;費城 C 3;克利夫蘭 D 4;里士滿 E 5;亞特蘭大 F 6;芝加哥 G 7 ;圣路易斯 H 8 ;明尼阿波利斯 I 9;堪薩斯州 J 10;達拉斯 K 11;舊金山 L 12 行印(BANK SEAL)。由聯邦儲備銀行印制的美元上除了庫印外還有不同聯邦銀行的行印,其它券種則沒有。行印表示發行該券的銀行,行印是黑色圓形,直徑為16毫米,外圍有三十個齒。圓內有兩圈文字外圈為聯邦儲備銀行名稱,內圈為城市名。行印的中心是銀行的代號字母(該字母與連號首位的字母相同)。1934年版和以前各版,是大行印,外圍無齒,直徑為19毫米。1950年版和以后各版是小行印,直徑為16毫米。 四開號(QUADRANT NUMBER)。1963年版及以后各版美元是在一張大紙上印三十二張鈔票,但字母只是26個,不夠用,于是把一張大紙先劃為四開,每開印八張 ,并使用八個檢查字母(A-H),表示每張鈔票在某一開的位置。四開再按1-4編號,稱四開號,用小字印在左上角檢查字母的右下角。例如C2表示此票在印制時是在第2開的第三個位置。 版號(PLATE NUMBER)。在美鈔正面右下角檢查字母的右邊,或在檢查字母的下邊,印有很小的數字,這是正面版號。背面右下面,或在右中的數字,是背面版號。 歷史上美鈔的不同版本 在《獨立宣言》發表以前,美國就已經使用紙鈔了。美國的貨幣史最早可上溯到1690年,馬薩諸塞殖民地發行了第一張貨幣以彌補軍事遠征的花費,這種做法很快輾轉流傳到其它殖民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