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的山寨貨幣 |
發布日期:09-02-06 12:15:4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華爾街日報 作者:James Hookway |
應 對全球信用危機的對策:發行自己的鈔票。訕滴戌村位于泰國北部一處陽光明媚的平原,十年前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該村村民便開始自行印制貨幣了。 1997至1998年,由于大量熱錢的涌出,當地的貨幣急劇貶值,泰國──以及亞洲大部分地區──的經濟都陷入了衰退,訕滴戌村村民便通過自行印制貨幣以求自保。鈔票上的圖案是當地兒童繪制的水牛和寺院。 當時,部分村民接受了泰國中央銀行的訊問,當地政府官員還指控他們圖謀分裂。 如今,隨著泰國的經濟再次大幅放緩,這種DIY貨幣又開始流通起來了。 ![]() James Hookway/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訕滴戌村自行印制的鈔票上的圖案是當地兒童繪制 的水牛和寺院 自制貨幣──有時候也稱社區貨幣或者是補充貨幣──通常會在金融危機期間涌現。大蕭條時期,美國、加拿大及德國的一些市鎮便發行了自己的臨時貨幣。后來在日本、阿根廷及英國也有過類似的行為。 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克夏縣就是一個成功的范例。居民花10美元可換得11張“波克夏爾”(BerkShares),在當地商店都可以通用,此舉是為了鼓勵居民在本地店鋪消費,而不要上網或者在那些大型連鎖商店用美元消費。“波克夏爾”在2006年推出,如今仍然通行。 使用了本地貨幣,居民就不會花很多的美元、泰銖或歐元,從而可以把更多的資源留在自己的社區內。加之當地貨幣無法存入銀行生息,所有者必須把它花出去,這樣就對本地的經濟起到了推動作用。 曼谷法政大學(Thammasat University)的經濟學家教授Pattamawadee Suzuki深入地研究了這一現象。她說她并不確定像訕滴戌村那樣使用本地貨幣對于經濟是否確有明顯的好處:“等形勢轉好后,村民們還是更愿意使用全國貨幣。”不過她同時表示:“使用本地貨幣有非常明顯的社會效益。訕滴戌村這個地方比泰國其他農村地區要自立,他們不需要依靠曼谷親戚的匯款過日子。” 許多村民都用當地貨幣購買日常用品,他們的生活狀態證實了Pattamawadee教授的分析。去村子的早市看看,你會發現這里交易活躍,有很多新鮮蔬菜,還有兩個屠夫在忙著切割牛肉。顧客們手里攥著描有當地鄉村景象的臨時貨幣,一邊跟攤販討價還價,一邊嘮嘮家常。 Buasorn Saothong今年54歲,身體非常硬朗,她說:“我們已經學會了依靠自己的勞動。”她除了種植稻谷,還會調制治療宿醉的草藥。(她說:“你就嚼一嚼這個藥丸,五分鐘后你就會吐,這樣感覺就會好多了。”) 多年來,泰國當局一直堅決反對訕滴戌村民的做法。2001年,泰國央行(Bank of Thailand)宣布訕滴戌村貨幣“是對國家安全的威脅”,并且把Phra Supajarawat及其他一些村民召至曼谷予以斥責。時任泰國央行行長Chatumongkol Sonakul說:“他們的做法大錯特錯。” 1997至1998年的金融危機之后,訕滴戌村村民發行了自己的貨幣,他們稱之為“bia”,這個字在當地方言中意為“幼苗”。當時,許多村民都深受債務困擾,而且由于金融危機,在曼谷地區工作的親戚往回匯款的次數和數額都在日益減少。 然后,兩個來自國際志愿者組織的外國人──加拿大人杰夫·鮑威爾(Jeff Powell)和荷蘭人梅諾·薩爾福達(Menno Salverda)──來此地考察,他們向村民提議,使用自己發行的本地貨幣以解決目前的難題。 村民們同意了。他們邀請現年68歲高齡的Phra Supajarawat出任新成立的村銀行的行長,如今銀行仍然就是間小屋子,里頭有一個保險柜,堆著成摞的當地貨幣,誰要有興趣看,村民們都會很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