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6月21號是法國的音樂節。每逢這天,只要在法國,無論大城小鎮,大街小巷,你都能見到人們自發組成的樂隊在盡情高歌。這是一種每個人都可以參加的群眾性的活動,素有“全球唯一一個跨越國界、語言和文字障礙的節日”之稱,當然參與者是以業余的音樂愛好者和年輕的學生為主。
法國音樂節是法國文化藝術全民性的一個標志性活動。這個想法最早是由以為當時就職于法國電臺的美國音樂家Joel Cohen提出的。1981年總統大選過后,法國音樂舞蹈總監毛里斯•福樂雷(Maurice Fleuret)向當時剛當選的文化部部長杰克•朗(Jack Lang)發出成立這樣一個音樂節的提議而后被采納。1982年,法國音樂節就在全國范圍內轟轟烈烈的開展起來。直到今天,這個節日已經拓展到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方,如德國、英國、瑞士、印度、馬來西亞、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巴基斯坦等地。每到北半球的6月21日夏至日(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全世界各個角落都會呈現出一片歡騰的氣氛。從這一天早晨開始,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將會迎來無數的歌手、組合及樂隊,和人們一起燃燒他們的激情。在一片歡騰的韻律中,整個城市都在沸騰,人們盡情徜徉在浩瀚的音樂世界里,愉悅至極。
今年正值法國音樂節確立30周年,同時迎接即將到了2011年法國音樂節,法國發行一枚紀念幣,由法蘭西鑄幣廠鑄造。這枚幣為合金幣,重量為8.5克,直徑為25.75毫米,面額為2歐元,精制幣發行10000枚,普制幣發行20000枚。正面為歐元硬幣“共面體”;背面中央為在盡情歌舞的音樂愛好者,上方為2011法國音樂節字樣及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