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匈牙利,人們可能會聯(lián)想到奧匈帝國、哈布斯堡王朝以及布達佩斯。匈牙利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不足千年,歷經(jīng)多次戰(zhàn)亂動蕩,但其首都一些重要的近代建筑和傳統(tǒng)藝術卻仍然幸存下來,成為匈牙利民族歷史文化的杰出見證。游覽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游客通常驚嘆于近代建筑復雜而精巧的設計,匈牙利為這個時代富有想象力的建筑設計師和室內(nèi)設計師留下了大量豐富的參考素材。
羅特·米克紹(Róth Miksa, 1865-1944)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最杰出的匈牙利藝術大師之一,2015年10月15日,匈牙利造幣公司特發(fā)行10000福林銀幣和2000福林銅鎳合金幣,以紀念這位在匈牙利藝術史上做出卓越貢獻的巨匠,并且紀念匈牙利國家銀行成立110周年。
以下是硬幣的照片和發(fā)行規(guī)格:
10000福林銀幣,重24克,直徑37毫米,成色0.925,發(fā)行量5000枚
2000福林銅鎳合金幣,重23.7克,直徑37毫米,發(fā)行量5000枚
兩枚硬幣材質(zhì)、工藝和面值有所不同,但圖案設計保持一致,由佐爾坦·托特(Zoltán Tóth)設計:硬幣正面右側,是羅特·米克紹匈牙利的中央銀行——匈牙利國家銀行,與很多傳統(tǒng)的建筑圖案設計不同,這枚硬幣采用了仰角取景,突出了建筑尖頂?shù)闹黧w雕塑。這座雕塑的圖案在2010年12月之前,也是匈牙利國家銀行的標志;畫面左側,上刊面值,下刊年號。
硬幣的背面,展示了羅特·米克紹的側身肖像和國家銀行總部的玻璃藝術代表作。米克紹是匈牙利卓越的建筑設計師和分離派玻璃畫及馬賽克藝術大師。分離派是一種在繪畫、裝飾美術以及建筑設計反對規(guī)范藝術,主張與現(xiàn)代文化及生活相融合的一種先鋒藝術流派。馬賽克藝術實質(zhì)上是一種鑲嵌藝術,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美索不達米亞,發(fā)展到古希臘和羅馬時期盛極一時,至今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馬賽克的本義是由各種顏色的小石子組成的圖案,又稱“碎錦畫”或者“鑲嵌細工”。自從出現(xiàn)了大理石、玻璃、瓷磚等加工材料,馬賽克拼貼藝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羅特·米克紹不但深受分離派的影響,更是將馬賽克拼貼藝術提升到新階段的關鍵人物。
羅特·米克紹誕生于一個手工藝者家庭,父親和祖父都是玻璃工匠。米克紹最早在父親的工作間獲得了制作各種形狀玻璃的基本功,后來通過在德國、法國、英國和意大利的學習,掌握了鑲嵌技術和制作玻璃畫的技藝。這位藝術家曾經(jīng)說過,他多年用玻璃打交道,不僅熱愛著玻璃,還將玻璃尊為高貴的藝術加工材料。1885年,他創(chuàng)立了“彩繪玻璃藝術學院”。
羅特·米克紹的作品廣泛分布于匈牙利國家銀行、格雷沙姆宮、音樂學院、國家檔案館。1878年在匈牙利國家銀行創(chuàng)作的分離派藝術風格玻璃窗是他的代表作品,而他最佳的赴外作品則是墨西哥城國立劇院的玻璃圓屋頂。
米克紹收獲過許多榮譽,其中包括:1898年首次獲得的國家藝術金獎、1900年巴黎博世界覽會銀獎、1902年的都靈世界博覽會金獎、1904年美國圣路易斯世界博覽會金獎,以及奧匈帝國的弗蘭茨·約瑟夫騎士級勛章等等。
1918年,經(jīng)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奧匈帝國解體。二戰(zhàn)中,匈牙利軍隊作為納粹德國的仆從軍助紂為虐。二戰(zhàn)將近尾聲時,蘇德軍隊在布達佩斯激戰(zhàn),摧毀了城中75%的建筑。被卷入悲傷歷史的藝術家們,心中想必是極為痛苦的。1944年,尚未見到自由曙光的羅特·米克紹溘然長逝,享年79歲。(編譯:馬天一)
來源:中國金幣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