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催生文化,文化中的精華被譽為文化瑰寶。2013年,俄羅斯以偉大藝術家及杰出作品為素材,發行了“世界文化瑰寶”系列紀念銀幣。
系列的發行數據如下:
生產:圣彼得堡造幣廠
面值:25盧布
直徑:60毫米
重量:總重169克(公差0.85),含銀155.5克
成色:0.925
發行量:1000枚
發行日期:2013年10月17日
系列首枚紀念幣的主題為“朱塞佩·威爾第與其創作”。 朱塞佩·威爾第(1813-1901)是偉大的意大利作曲家,他在一生中共創作26部歌劇,其中包括著名的“通俗三部曲”:《茶花女》、《弄臣》、《游吟詩人》。威爾第的音樂特色是在管弦樂中融入意大利民調,能夠準確再現歌劇中的人物情感,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因作品具有激勵革命群眾的性質,威爾第又被譽為“意大利革命的音樂大師”。
紀念幣正面主圖為俄羅斯銀行的雙頭鷹標志,雙頭鷹下方文字為“БАНК РОССИИ”,即“俄羅斯銀行”。雙頭鷹標志外是圓環,圓環上方文字“ДВАДЦАТЬ ПЯТЬ РУБЛЕЙ”,即面值25盧布,圓環下方從左至右依次是成色標注、發行年、含銀量及造幣廠標記。
紀念幣背面圖案由威爾第的畫像、簽名、樂譜與彼得巴甫洛夫斯基要塞及圣彼得堡石頭大劇院(Большого Каменного театра)等畫面元素構成。畫面左側的威爾第畫像是整個畫面的焦點,畫像由意大利著名印象派畫家喬瓦尼·博爾迪尼(Giovanni Boldini,1842-1931)于1886年創作。
通過對比原畫像與紀念幣浮雕,我們會發現兩者在線條細節上和人物精神氣質上高度一致——其實做到這一點難度較高,因為紀念幣對于浮雕的高度有很嚴格的限制,但是這枚銀幣的直徑和厚度足以使錢幣設計師從容設計,保證硬幣圖案有完整的細節展現。
畫面的背景是彼得巴甫洛夫斯基要塞的線條輪廓。彼得巴甫洛夫斯基要塞始建于1703年5月16日,這一天也是圣彼得堡的建城日。畫面右下角是圣彼得堡的石頭大劇院,這座劇院存在于1784年至1886年。錢幣設計師使用兩個具有地區代表性的歷史建筑,有意向大眾傳播一段歷史:1862年11月10日,威爾第在圣彼得堡石頭大劇院為俄國民眾獻上四幕歌劇《命運之力》(La forza del destino)。夾在兩座建筑之間的樂譜片段來自于《命運之力》序曲,這是威爾第的代表作之一。《命運之力》以18世紀末的西班牙為歷史背景,講述了一出離奇感人的悲劇,其演奏順序通常是在第一幕第一場結束后,以號角齊鳴般的強奏為開始,暗示命運之力不可逆轉。樂譜片段下方是威爾第的親筆簽名。
從上到下,由遠及近,錢幣設計師利用浮雕和線條語言,在傳統中尋找創新點,在創新過程中傳播歷史知識,使人了解到歷史與文化的交集,這正是追尋“文化瑰寶”的意義所在。(編譯:馬天一)
來源:www.cbr.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