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通寶及其收藏價值 |
狀或似連非連狀,多數輪廓不整,應為中晚唐私鑄品。關于花穿開元錢,專家考證其鑄行于中唐,主要流通于晚唐。 花穿錢“開”字向寬體發展,“元”字首橫加長,“通”字字體瘦長,“辶”前三筆連續拐折,“寶”字筆劃纖細,“貝”內雙橫拉長,與左右兩豎筆連接,錢徑23毫米至24毫米,銅質不純,鑄工草率,應屬私鑄之列。 小徑開元錢,指錢徑在21毫米至23毫米之間的開元錢,這種小開元錢可能都是各個時期的民間私鑄錢幣!杜f唐書·食貨志》寫道:“如聞官鑄之外,私鑄頗多”。專家根據發掘出土的小開元錢標本,按其流行階段,大體分出三種類型:其一,錢文筆跡極力摹仿武德開元錢,惟錢徑僅23毫米,重量不到3克,錢文尚清晰,穿廓尚規整,銅質并不很差;其二,中唐小開元錢,字體模糊,鑄造工藝粗陋,銅質內摻雜鐵鉛,銹蝕嚴重;其三,晚唐小開元錢,周廓寬窄不一,銅質發黑,摻雜鐵鉛,肉薄量輕,鑄范模糊,錢背穿廓近平,錢徑為22毫米至23毫米,重量1.7克至3克,多數是私鑄。 除銅質“開元通寶”外,唐初還鑄造過金、銀質“開元通寶”。 這兩種貴重金屬幣僅限皇家賞賜,供顯貴玩賞,并不投入流通,因此存世量極小,尤其是金開元錢,更彌足珍貴。 “開元通寶”由于出土較多市價較平,普通“開元通寶”,每枚人民幣數元;中期開元每枚約幾十元,較昂貴的早期銀開元,可到數千元。 另有晚期會昌“開元通寶”,市價略高,每枚百元左右。因此普通開元錢收藏家不必大量收藏,存一兩枚觀賞足矣。對于會昌開元錢鑒別應加以注意,史料記載會昌開元錢約24種,是各州錢爐于錢背加蓋“昌”字戳,與原文并不一致,且印記蓋得十分隨意,不規整。若發現文字秀麗規范,或背文有“揚”者,定為偽古。保存錢幣入盒袋均可,錢文朝下或內置,以防磨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