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古幣以稀為貴 |
發布日期:14-02-16 09:11:2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廣東科技報 作者: |
較高的收藏價值。清代民間私鑄錢幣成風,所見清代私鑄錢“乾隆通寶”、“光緒通寶”等,由于成色不足和工藝極差而并不具備收藏價值。同一品種的錢幣中,貴金屬(金、銀)鑄幣比一般的銅、鐵鑄幣當然要珍貴許多,如唐代銀質“開元通寶”錢價值400元左右,而銅開元錢不過幾角錢一枚。 如何一眼辨價值 首先應該辨別古幣鑄造時間。雖然前文提及不能以年代定乾坤,但總的來說還是以古為貴的。而辨別古幣的時間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看年號。從唐朝開元通寶以后的錢幣,大多鑄有年號,只要對中國歷史有一定知識,就可掌握各年號屬于什么時代,從而進一步了解該年號的政治經濟背景、重大歷史事件,以此了解到該錢幣的珍貴程度。 二看書法。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書法藝術風格,對書法藝術史作一點研究,對于辨別古幣的鑄造時間是大有幫助的,甚至不用看年號,一看到書法藝術特征,就可以判定其鑄造年代。 三看形制。特別是早期錢幣,每一個時代的錢幣形制都有明顯的不同。如貝幣、布幣、刀幣、環錢等,都和后來的方孔圓形錢幣有顯著的不同,一眼就可以看出。即使是后來方孔圓錢,各個朝代也在形制上有一定的差異,但也有規律可循。 四看文字,特別是背鑄銘文,其差異是判斷其珍罕的重要依據。 此外還要辨別古幣鑄造工藝。很多珍稀錢幣在鑄造工藝上與普通錢幣很不同,一些工藝高超又少見的古幣,比工藝平常的古幣價值要高很多。隨著集錢熱潮的不斷升溫,人們對設計藝術有特色的品種情有獨鐘。而五代十國、遼、金、西夏和南北朝時期都是小國家,人口少,錢幣需求量少,朝代短,錢幣鑄量少,又偏居一隅,錢幣流出少,存世量更少,所以目前這些國家的古錢幣市價較高且珍品林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