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古代金銀錢幣 |
一提到古代金銀錢幣,人們便想到清末民初的銀元和金幣。其實古代金銀錢幣,應該是泛指從古代東周的銀空首布,楚國的爰金,一直到清末民初的銀元和金幣。在我國歷史的長河里,清末民初這一段時間僅是歷史上相當短暫的一瞬而已,不能以清末民初的銀元和金幣,來代表我國歷史上漫長時間中曾經有過及出現過一定數量的金銀幣。 我國古代泉學家及集泉者都認可歷代金銀幣的存在,卻很少研究古代我國歷史上到底出現和存在哪些金銀幣?自清代李竹朋藏有銀“政和通寶”錢的傳說傳開,總算在清代泉說中留下了一點資料和線索。時至今日,全國各地不斷披露發現及出土的金銀錢幣,成篇累牘,屢見不鮮。特別是1970年10月在西安何家村一下子出土421枚銀“開元通寶”,30枚金“開元通寶”和一批外國金銀幣后,人們進一步認識到我國古代金銀幣確有一定數量存在。 既然中國歷史載有不少的金銀幣出現和存在過,為什么我們今天很少見到它們的蹤影?首先我們應承認歷代的金銀幣和當時的流通錢幣相比它畢竟較少,加上我國人民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多次遭受水、旱、兵等各種天災人禍,人們往往流離失所,忍饑受餓,稍值錢的東西都當光賣盡,甚至于賣兒賣女以求一餐,哪里還能留下金銀錢幣?到了年成稍好的一些年代,人們又習慣于把金銀和金銀幣制成首飾,致使大量的金銀幣除了被當權者及有錢人收藏或銷熔成錠外,大多數被改制成首飾,這就是金銀幣損失最多的一方面的原因。 解放前各地遍布的金銀首飾店銀作坊,靠一盞油燈一根吹管,就能輕而易舉地把一枚銀元改制成一副手鐲,直到今天我們還能見到改制首飾的小銀匠存在,少得可憐殘存的金銀幣最后都斷送在這些人手里。中國歷史上常有少銀無金的時代。有的人常年中都見不到一點銅和鐵,哪里還有金和銀?筆者還記得小時就藏有一枚1891年香港輔幣二毫銀幣,僅五克重,還有一些女同學讓換給她改制一枚銀戒指呢! 2004年,《收藏界》第二期董大勇先生曾重點推薦阿文先生文章:《金銀貨幣的鑒賞和收藏》,我非常贊成兩位先生的觀點,“中國古錢待研究開發的領域博大似海,其中蘊含的未知因素,遠未被古今泉家和愛好者認知!苯疸y古錢幣和含金銀成份的古錢幣,就是一個重要的方面。 筆者集泉有年,特別熱衷于古代金銀幣的集藏?墒欠浅_z憾,至今比較像樣的銀幣也未集到幾枚。為了尋找金銀幣,我集藏的三千多枚古幣,差不多每枚錢都被我檢查過,有的甚至于被“開過刀”,即劃開錢邊檢看材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