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物金銀幣接近歷史最高價 |
發布日期:12-08-24 09:00:17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作者:井楠 |
中國青銅器金銀幣
中國青銅器金銀幣月底發行或受正面影響 8月底,2012年的最后一套金銀幣中國青銅器紀念金銀幣即將在中國內地市場發行。受此影響,1990~1993年“出土文物”系列金銀幣在內地二手市場的價格觸底后大幅反彈,1992年發行的四枚裝金幣再次回到了20萬元的總價。市場人士認為,出土文物系列金銀幣屬于名副其實的“老精稀”,奇貨仍可居。 文、表/井楠 市場: “出土文物”金幣6年漲價超過10倍 記者走訪了廣州的二手市場,發現“出土文物”金銀幣的存世量非常少,遠遠低于題材類同的“中國傳統文化”金銀幣,在縱原郵幣卡市場中,甚至有一些檔主并不知道“出土文物”共有多少枚。 我們所說的三組“出土文物”金銀幣分別發行于1990年、1992年與1993年。1組是4枚15克銀幣;2組共8枚,分別為4枚15克銀幣、4枚四分之一盎司金幣;3組的發行規格與2組相同。 由于所有“出土文物”金銀幣均以文物實物為藍本設計雕刻,體現了我國古代精湛的工藝水平與科技水準,在海內外受到了追捧。其價格在 2005~2011年間處在暴漲狀態,6年里金幣的價格上漲超過10倍,比如2組出土文物金銀套幣,2005年時的價格還在15000元上下,2008年就到了35000元,到了2011年價格最高達到了22萬元。 到了2011年年底,隨著國際金價大跌與金銀幣市場價格的普跌,“出土文物”也受到一定影響,2組金銀幣跌破了20萬元,3組金銀幣跌破了18 萬元,3組銀幣的總價跌破了6萬元;但對比同期的生肖、人物金銀幣,“出土文物”的抗跌性很強,最大跌幅也沒有超過15%。隨著2012年8月的到來,其觸底反彈的勢頭十分強烈,目前已經接近歷史最高價。 價值: 工藝精湛存世量少 價格普遍堅挺 “出土文物”為什么比較抗跌呢?發行量小、存世量小,是其價格高昂的最重要原因。2組、3組產品中,每枚金幣的官方發行量都是500枚;1組、2組、3組產品中,每枚銀幣的發行量也只有5000枚。但由于交易慘淡,發行機構進行過“回爐”處理,實際存世量很少。 除此之外,工藝精湛、文化價值較高,也是出土文物系列受到市場肯定的主要原因。 而且,對比其余金幣,“出土文物”的文化內涵較高。比如其第2組出土文物的“長信宮燈”主題,宮燈是漢代的實用器皿,為什么要叫“長信宮燈” 呢?長信宮是漢代皇宮中皇太后居住的地方,又名長樂宮,而漢代的太后享有相當高的權利,與之相關的器皿代表了那個時代的頂級工藝水平。 而對于第1組銀幣,漢代的動物形青銅器浮雕栩栩如生,采用了樸素簡潔的雕刻手法,最直觀地反映出了那個時代的工藝品特征。 投資建議: 3組短線潛力最大 廣東粵寶的錢幣專家陶堅老師認為,短線來看,3組“出土文物”的升值空間更大,因為3組產品圖案的青銅器特征更加明顯,與即將發行的2012年青銅器金銀幣遙相呼應,更加能引起機構投資者、資深收藏者的興趣。從長線來看,2組、3組出土文物金銀幣的收藏性價比都較高,發行量稀少、工藝精湛;目前的價位都處在“老精稀”錢幣中的相對低位,值得藏家關注。 相對來說,即將發行的中國青銅器金銀幣,投資價值位于2012年所有發行產品的中等偏上位置。其主力產品四分之一盎司金幣的發行量為5萬枚,比臉譜金幣3萬枚的發行量要大,但比“中國銀行加字熊貓”與2012熊貓金幣的發行量要小。綜合題材來看,投資價值中等偏上。 另外,從近年錢幣市場走勢來看,各類錢幣的主題關聯性較強;從京劇臉譜與京劇藝術主題紀念幣的關聯性來看,收集套幣是資深藏家與機構投資者的價值取向。以此來看,“青銅器”主題應能受到“出土文物”主題金銀幣的正面影響,與之互動,良性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