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民俗錢幣的收藏與研究 |
發布日期:09-10-08 08:49:37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藝術市場 作者:陸 昕 |
內涵進行挖掘是民俗錢幣研究的重點,是將民俗錢幣從“無考”變為“有考”,是真正意義上的認識民俗錢幣。這是一項浩繁的宏大工程,它涉及到信仰、禮儀、風俗、習慣,關系到古代歷史、社會、經濟、宗教、民族等各個方面。解讀一枚枚民俗錢幣是在揭示古人的生活面貌,更是在探索古人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研究民俗錢幣的文化內涵狹義上可以說是研究民俗錢幣上面文字、圖案的含義,以及破解這些民俗錢幣當時的用途,而進一步我們是希望透過民俗錢幣本身了解到它們背后所反映的古代社會的等級地位、風俗習慣等問題。比如哪類民俗錢幣為皇家專用,哪些是官家所造,哪些又是民間鑄品。這些問題曾經引起泉壇的激烈爭論,持對立觀點的兩方至今未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說服對方,也成為今后需要繼續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再如,吉語類是民俗錢幣的一個大系,時間跨度從漢代至民國,當我們按照時間順序把不同時代的吉語民俗錢幣排列起來,可以看出吉語的內容、用法各不相同,涉及的領域、涵蓋的階層也都不一樣。有一個現象是明清吉語民俗錢幣上面有關儒家學說中的警世名言多起來。那么是否可以表明這個時代的民眾對儒家思想的普遍認同并且自然而然地用民俗錢幣這個載體來表達呢?另外,還有一個值得重點關注的問題,在乞求神靈保佑、驅邪避惡這個傳統需求上民俗錢幣也起到了獨特的、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這也是為什么民俗錢幣在古代被稱為“厭勝錢”的原因。希望今后借助對宗教類民俗錢幣的深入研究,我們能夠更詳細地了解古代的風俗習慣,進而進一步揭示古人的思想和信仰觀。 目前在民俗錢幣文化內涵的研究上面泉友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尤其是在宗教類民俗錢幣的研究上面,從民俗錢幣上的神怪圖案、文字入手,參照有關文獻和出土資料,旁征博引,由點及面,已經破解出大量的神怪信息和它們背后的神話故事,使這些宗教類民俗錢幣頓時變得有血有肉、有聲有色。另一塊在對鏤空類民俗錢幣的系統研究方面也可謂獨辟蹊徑。其中劉春聲先生所著《中國古代鏤空民俗錢幣鑒賞》一書成為集精美圖文和精辟論述于一身的鏤空類民俗錢幣研究的開山之作。 4.對宮錢的研究和再認識 宮錢是民俗錢幣家族的重要一支。“宮錢”是指專為皇家禮俗的需要而鑄造的或者臣屬進獻、進呈給皇上的錢幣。 “宮錢”在早期的錢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