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字鵬舉,南宋抗金名將。而對于岳飛之死一直都是眾說紛紜的謎團,有人提出是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栽贓岳飛,之后殺之。而讀史較深的人經常會說宋高宗是擔心岳飛直搗黃龍,迎回徽、欽二圣后,重新占據了自己的皇位,所以殺掉岳飛以絕后患。
我們不妨換個角度,從錢幣的角度,來看看這其中的深意。
一、岳飛的年代,各地區鑄錢情況
岳飛生于北宋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卒于南宋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橫跨兩宋交界,歷經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靖康、建炎、紹興八個年號。這八個年號各有鑄幣,而且岳飛少年時期甚至經歷了古錢幣的又一次鑄幣巔峰。此時雖為北宋末年,但史書中記載宣和六年時的東京仍然是“燈火熒煌天不夜,笙歌嘈雜地長春”的狀態,詩句中頗有些今日簋街、三里屯的樣子。不難看出北宋的滅亡是有些突然的。
1.遼鑄幣宋朝是歷史上的正統皇朝中唯一一個不是由于內亂亡國的朝代,宋朝的覆滅主要源于其惡劣的地理情況與錯誤的國防戰略。北宋早年一直在與遼國抗爭,同時兼顧西夏。澶淵之盟后,宋與遼幾十年相安無事,彼此經濟都有所發展。遼國建國時間早于北宋,但至岳飛的時代遼國已至暮年。
遼天祚帝耶律延禧乾統年間(公元1101~1110)鑄造,小平錢直徑約23mm,重3g左右,另有折十型大錢,罕見。
遼天祚帝天慶年間(公元1111~1120)鑄,小平錢直徑2.3~2.4cm,重約3g,另有折十型大錢,罕見。與岳飛幾乎同時期的遼國錢幣是乾統元寶,之后改鑄天慶元寶,此兩枚錢幣都是遼國最后時期所鑄造的,屬于遼代下八品。從錢體鑄造可以看出此時遼錢已與北宋小平形制相似,錢文書寫也較熟練,與中原漢族文化極為融合,可見遼國深受北宋影響。
2.西夏鑄幣西夏為遼國西部由黨項族建立的政權,早年常與遼、北宋進行戰爭。后停戰與北宋進行經濟往來,國力逐漸上升。此時的西夏鑄錢包括貞觀、元德、大德等錢幣,且存世均罕見。西夏的這些錢幣屬于西夏中早期所鑄,貞觀寶錢仍為西夏錢文,之后元德、大德等錢幣使用漢字鑄造錢文,正是西夏逐漸向北宋的漢文化過度時期。且此時西夏與遼相似,流通的貨幣主要是依靠北宋的歲幣。游牧民族所建立的政權對于貨幣的使用本身有限,更多的采取自給自足。

貞觀寶錢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元德通寶楷書 23.87~24.64*1.41~1.57mm 窄邊楷書為近年新發現品種,目前僅見兩三品
元德通寶隸書 24.87*1.01mm,西夏珍稀品,品相甚佳
元德重寶折二

大德通寶折二
華夏古泉網 2011-02-21 RMB 257250
30.29*2.75mm 折二型極罕見
3.金鑄幣金國的建立可以說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結果,打破了當時遼、西夏、北宋三國鼎立的局面。當時已經是北宋末年。對比西夏與遼,金國的鑄幣還屬于試鑄階段,由于剛剛建立政權,鑄錢應屬政治領域而非開鑄流通貨幣,所以鑄造量極少。太祖完顏阿骨打時期所鑄天輔元寶至今尚為孤品,金熙宗所鑄錢幣已陸續發現了天眷元寶小平篆書、天眷通寶小平真書、天眷通寶折二真書、天眷重寶折三真書四種,但其中元寶小平僅2品,通寶小平真書僅1品,折二通寶僅2品,重寶折三僅1品。
天輔元寶(孤品)拓片 華夏古泉價格圖錄收錄
天眷重寶折三 僅見品
我們至今所發現的同屬于岳飛時代的金國錢幣總共僅有6品,宋朝卻被金國勢如破竹,金滅宋的速度是驚人的,騎兵長驅直入一馬平川,掠走徽欽二帝,迫使康王趙構南下建立流亡政權。
從金國錢幣上的錢文可以看出,早期金國鑄幣比遼、西夏基礎要好很多,這體現出了金國在當時雖然成立時間較晚,但是已經深受北宋的影響,國力有一定的基礎。
遼、西夏、金三國在岳飛的時代發展進度不同,遼已至暮年,但錢幣發展的最早,也最成熟。西夏、金姍姍來遲,所鑄錢幣均較稀少,有些甚至存世僅一兩品,是古錢幣綱目中的大珍品種。遼、西夏、金由于地處北方,主要以游牧為主,經濟方面仰仗北宋。所使用的錢幣量早期本身較少,后期雖然也使用一些,但幾乎都是北宋歲貢。
二、宋朝的歲貢給得起
有人認為,宋朝當年是積貧積弱的。靠著給遼、西夏、金三國年年歲貢以保平安,對于領土爭端不惜喪權辱國,其實不然。比起北宋當年的經濟實力,那些歲貢不算是天文數字。雖然每年要支付這些歲貢,但北宋完全支付的起。只是在宣和二年對金作戰后,才有些吃力,不久北宋就由于經濟與軍事戰略錯誤的雙重壓力滅亡了。
北宋的歲貢雖然年年需要支付,但是并未算上每年因為邊境貿易而獲得的順差(歲入)。僅是每年的鑄幣量就足夠支付當年的歲貢。宋太宗至道二年,宋朝歲入2224萬貫,但澶淵之盟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北宋政府歲入竟達15085萬貫,每年那幾十萬貫的歲貢也僅是一個縣一年的財政收入而已。北宋雖有歲貢,但其自由貿易,鼓勵商業發展的政策卻使百姓生活越來越富裕。僅用一個縣的財政收入卻換來了全國的和平。
北宋面對壓迫,巧妙的采取經濟手段予以抗爭。如若采取軍事打擊,北方游牧民族騎兵精煉,而北宋則以步兵為主,必定吃虧。何況軍費開支就不是這樣的固定數字了。
三、“岳家軍”的軍費開支
金人于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臘月對宋發動進攻,岳飛時年22歲。面對金人的咄咄逼近,徽宗主動禪位于欽宗,改年號為靖康,又不到兩年的時間北宋即滅亡了。至今所見靖康錢存世少,但版式卻多。這正是由于當時錢監眾多,而北宋卻突然滅亡,錢監也跟著停鑄所引起的。錢監眾多從側面體現出北宋末年還是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不然眾多的錢監也不會等到靖康之恥時才停鑄錢幣。
靖康通寶折二真書
中國嘉德 2012-11 RMB 1058000
靖康通寶折二小字闊緣楷書
華夏古泉網 2013-07-29 RMB 94500
靖康通寶折二小字闊緣篆書
華夏古泉網 2012-10-15 RMB 67200
打仗要靠軍費,而就今天所見北宋的錢幣整體存世量極大,尤其徽宗時期錢幣甚至經過精心設計鑄造的十分精美,可見當時的經濟絕不是窮困潦倒的樣子。金人南下掠奪宋朝黃金等貴金屬,使北宋當時的經濟一定程度上出現過物價暴漲的局面。但北宋的最終的滅亡,晚期經濟困難算是一個原因,根本問題還是戰略決策出現了嚴重的錯誤。
靖康通寶小平
華夏古泉網 2015-06-24 RMB 216000
徽欽二帝被金人掠走后,康王趙構于臨安府建立了南宋政權。此時南宋政權的經濟實力就與北宋有著天壤之別了。由于北宋滅亡的突然,跟隨趙構一起難逃的人,無論百姓或官員也只能將家中的錢幣深埋于地下,期盼重回故里。宋錢出土情況較多,應是當時戰亂所致。錢幣沉重,逃難的路上不可能攜帶很多。造成很大一部分錢幣當時都滯留在了北方。而南方銅料短缺又大大影響鑄錢。高宗此時極力想要恢復鑄錢來挽回國家經濟。但南宋起初國力衰微,已大傷元氣。
建炎通寶折二母錢
華夏古泉網 2013-04-17 RMB 13125
從當時所鑄造的建炎、紹興錢可以看出錢制有些混亂。建炎錢自小平、折二、折三分元寶、通寶、重寶,小平版式也有很多;紹興錢也有小平、折二和折三,分通寶與元寶。而且據史料記載,這兩種錢在當時私鑄較嚴重,民間到處都有熔化官錢改鑄私錢的情況發生。紹興初年,每年只能鑄造十萬緡(千文為一緡),卻要花去二十萬的成本,常罷鑄。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政府收繳民間銅器開鑄錢幣,所鑄也不超過四十萬緡。這一數字遠遠支付不起當時抗金的軍隊。
建炎重寶
華夏古泉網 2012-12-25 RMB 33600
而岳飛率領了南宋將近七分之五的部隊,每年軍費花銷約有七百余萬貫,南宋政府當時一年的財政收入也僅僅一千萬貫左右,國力已不支持這場戰爭繼續下去。這一龐大的財政支出使南宋內部對待抗金戰爭發生了分歧,分為以高宗為首的主和派和與岳飛為首的主戰派。
四、岳飛死于“莫須有”
紹興元寶小平楷書
華夏古泉網 2011-12 RMB 14175
紹興元寶小平篆書
華夏古泉網 2010-06 RMB 20475
岳飛抗金勇猛無比,當時金兵流傳“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來形容岳飛帶領的部隊。字面上更加體現出岳飛部隊的戰斗力極強,但仔細推敲。在皇權至上的宋朝,政府每年支付巨額軍費給養的正規軍,居然被金人稱為“岳家軍”,成了私人部隊。這本身就觸犯了當時的君臣之禮。高宗為了體現出“岳家軍”是國家的正規軍,一直從朝廷直接撥款支持岳飛抗金,而不采取自籌軍費的方法。但這樣無疑加重了南宋財政的壓力。
紹興元寶折三試鑄
華夏古泉網 2015-03-12 RMB 53000
據《宋史·岳飛傳》:“(秦檜)言飛孤軍不可久留,乞令班師。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廢于一旦。’”岳飛的“十年之功”所花的巨額軍費與南宋這十年全國上下勒緊腰帶的貧苦已成鮮明對比。十年之功也未成功,足以證明南宋最強的軍隊與金國也是勢均力敵的,雙方都難有作為。而丞相秦檜所提出了“北人歸北,南人歸南”的政策,既然南宋已無力回天,不如采取這樣的方式先休養生息。
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宋金議和,南宋每年歲貢銀絹二十五萬兩。但卻使宋金兩國此后二十余年沒有再發生過戰亂情況,南宋繼續巧妙地使用經濟手段使“歲入”頗豐,政權維穩。
丞相秦檜在最后被韓世忠將軍追問為何要加害岳飛時,語氣十足的回答“莫須有”。“莫須有”據臺灣著名學者李敖考證為宋代的一句俚語,真正的意思應該是“難道沒有么?”岳飛不是沒有罪,而是有罪。如果一些事情可以用金錢解決,就不是大事情。但像岳飛這種用金錢都解決不了的人和事才是對宋高宗、秦檜這種主和派們最大的敵人,也是當時南宋政府中的一具政治犧牲品,所以岳飛不得不死。
來源:華夏古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