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造大清銀幣光閃閃 |
發布日期:08-10-20 19:37:37 作者: 新聞來源:天津青年報 新聞點擊: |
國銀元同量同值,便于交往,而且當時以元相計在全國各地已經成為習慣。這兩種貨幣單位之爭,相持時間很長,清政府翻來覆去地變更決定。
雖然,北洋銀元局早在光緒二十五年就制出了七錢二分的銀幣,并在二十六年、二十九年時繼續鑄造。但朝廷的反復無常,讓銀元局一度停頓了“七錢二分”的制造。 以一兩為單位的貨幣見諸實物最早的要以北洋銀元局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所鑄的庫平一兩銀幣為最早。此幣是由日本正金銀行代刻祖模,正面為光緒元寶四個大字,上端為滿文,下端為庫平一兩,左右分刻“北洋”二字,背面為蟠龍。此種銀幣據說只鑄造了六七千枚,沒有流通,傳世不多。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總算厘定幣制,一兩銀幣不便使用,仍行普通銀幣,北洋銀元局便于光緒三十三年又造了七錢二分銀幣———丁未一元大清銀幣。 民國十二年(1923年)天津造幣總局造。 龍鳳黼黻圖一元幣有金幣也有銀幣,但是樣幣均以黃金胚餅試打,所以這種錢幣中的銀幣又被稱為銀幣金打,當時專門用來分贈上級部門及有關人員,數量有限,所以留存至今的甚為罕見。 龍鳳幣雕刻精細,鳳鳥之羽毛絲縷悉現,堪稱中國近代幣的杰作。據近人研究,該幣正面的龍鳳圖案實際上是民國元年魯迅、許壽棠、錢稻孫等人共同設計的國徽圖案,人稱十二章圖。圖案中含日、月、星辰、山、龍、鳳、總彝、藻、火、粉米、黼、黻等十二種吉祥物,象征國運長久美好,而且圖案過于復雜,終以該項圖案難免帝王色彩,未被采用。 但關于設計者的意見也有相左,有專家認為,這種帶有濃郁帝王色彩的錢幣圖案不可能是魯迅等人設計的。錢幣界就此問題分成兩大派別。 無論這枚錢幣的設計者是誰,記者倒是有幸在錢幣收藏家邱思達先生家中看到了另外幾種落選圖案的樣式。“這幾幅圖是我偶然在成摞的文史資料中找到的。”隨著這幾幅圖一同被找到的,還有一篇記載著天津造幣總局恢復制幣的資料。 “天津造幣廠近年來完全在直系掌握之中,予取予求,無異為直系私人之外府,以致積欠津埠行號債款至一百三十余萬元之巨……全廠員工司役一體解散,廠務完全停止……”據邱老先生推算,造幣總局最多停頓了兩年,從民國十年至民國十二年。而這枚龍鳳幣是造幣總局恢復后,所制造的第一枚錢幣。天津造幣總局才再次向各銀行財閥借款鑄幣,并協議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償還。恢復后的第一枚制幣就是———龍鳳黼黻圖一元幣。樣新色準好識別“袁大頭”流通全國 |
上一篇:順治、康熙、雍正、乾隆通寶的鑒定方法 |
下一篇:古錢的銅色鑒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