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制銀幣成新寵 晚清民國機制銀元漲瘋了 |
發(fā)布日期:11-05-25 17:07:59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 作者: |
點或齒點,圖案沒有立體感,龍鱗、文字筆畫有粘連,細小處鑄刻模糊粗糙,銀幣較薄者即可斷定為仿品。銀幣真品品相較好的,表面一般會有七彩光,包漿自然,前面字體流暢,背面圖案清晰,細小處也可辨別,底面下凹較深,與仿品一比較就可察覺出不同之處。 聽——用放大鏡觀察較難識別的,可用輕擊聽聲音來辨別,仿品聲音大多偏尖、偏長,真品聲音適中。 除此之外,還有薄厚、輕重區(qū)別。 陳克濤提醒,在收藏市場上,品相是影響收藏價值和價格的重要因素,沒有使用過的銀幣與使用過的銀幣相比,兩者價格天差地別,比如已經(jīng)使用過的普通版 “袁大頭”市場價約為700元-800元/枚,但完全沒有使用過的 “袁大頭”市場價可高達1萬元/枚。因此,對銀幣收藏還是頗有講究的,最要緊的是避免磨擦保持其表面的光亮細潔精美,用手拿時應該拿邊緣而避免接觸其幣面;不要把銀幣摞成一疊,每枚銀元之間宜用軟布、軟紙隔開,更道地一點可用塑料封套,以不接觸空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