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制銀幣成新寵 晚清民國機制銀元漲瘋了 |
最近,上海拍賣行網站公開向社會征集錢幣,并將于下月18日舉行錢幣拍賣專場,其中重頭戲就是晚清、民國機器鑄造的銀元。近5年來,上拍為錢幣開拍賣專場,還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 拍賣行向來被視作收藏投資市場的晴雨表,收藏投資界追捧什么,拍賣市場就會投其所好拍什么。專門征集錢幣,開錢幣拍賣專場,這都是因為:古錢幣價格上漲,尤其是晚清和民國時期的機制銀元,更是惡狠狠地漲。 機制銀幣成新寵 宣統三年的大清機制銀幣和袁世凱像銀幣,是晚清和民國機制銀幣中最具收藏人氣的。 上海收藏協會副會長、上海拍賣行副總經理陳克濤介紹,清朝用機器鑄造銀幣的歷史始于光緒時期。光緒二十九年七月,也就是公元1903年七月,清政府擬訂了 《整頓圜法章程》十條條款,當時在金本位制尚無實行條件下,實行了銀本位制,所鑄銀幣背刻鑄蟠龍紋圖案,民間稱其“龍洋”。每枚重庫平七錢二分,含純銀九成。在流通中按個計數使用,以元為單位。 但因為各省督撫自謀利益,不與中央配合,在銀幣鑄造上形成了各自為政的局面,清廷始終無法統一幣制。宣統二年大清幣值則例頒布后,于宣統三年 (1911)鑄出全國統一的大清銀幣,這是清政府于宣統三年聘請海外高級技師精心設計制造的,當時一圓銀幣有五種版式,分別為長須龍、短須龍、大尾龍、反龍和曲須龍,新幣面額為一圓、五角、二角、一角四種。新幣剛試鑄成功,正逢武昌起義,于是大部分新版銀幣夭折,只留有少量樣幣。因此,在收藏投資市場上很是走俏。宣統三年銀幣形式多樣共有5種,第一種是宣統三年大清長須龍銀幣,1911年由天津造幣總廠鑄。長須龍因背面龍首之須特長而得名,是最具人氣的版別,真品存世極稀。第二種是宣統三年大清短須龍銀幣,是由天津度支部造幣總廠發行的新版銀幣,因龍須到幣面上的字體上部,較長須龍的龍須短而命名。此幣品種屬樣幣,鑄量稀少,屬大名譽品。第三種為宣統三年大清大尾龍銀幣,因圖案中的龍形尾部鑄刻較大而命名,龍尾紋飾多達12條之數,鑄量稀少樣幣,很少在拍賣中出現。第四種是宣統三年大清反龍銀幣,1911年由天津度支部造幣總廠試鑄,未發行,因龍形圖案與其他銀幣龍尾方向相反而得名。此幣亦屬樣幣,鑄量稀少,極為珍貴。第五種為宣統三年大清曲須龍銀幣,因其圖案中龍須呈 “S”形彎曲而命名。 宣統三年大清銀幣中,真正公開發行進入流通領域的大清銀幣只有曲須龍一種。現在人們手里收藏的多為此幣種,曲須龍背面英文后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