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錠:有史料文字升值空間更大 |
發布日期:09-06-29 16:06:5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上海青年報 作者: |
金銀錠大約出現在三國和南北朝時期,明清時期是我國銀錠鑄造、使用、流通的鼎盛時期,明清銀錠還有官鑄和私鑄之分。在收藏市場上,同規格的官鑄銀錠與私鑄銀錠的價格相差很大,官鑄銀錠的標價往往是私鑄銀錠的數倍甚至十多倍。品相好的金銀錠升值速度較快,有史料價值、存世量較少的金銀錠收藏價值明顯要高許多,尤其是稅銀及刻有金融史料性文字的金銀錠更是比普通的品種升值空間大。 近年來金銀錠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尤其從去年年初以來,金銀錠的升值幅度加快。如在收藏市場里,前幾年只賣兩三千元的浙江十兩銀錠如今漲到了7000元,原先只賣1萬元的清代私鑄五十兩銀錠漲到了4萬多元,如是品相好的則漲到了六七萬元,特殊的官鑄精品甚至漲到了十幾萬元或更高。以2007年中國嘉德公司秋季拍賣會“古錢、金銀錠專場”為例,那次上拍成交的金銀錠共299件,成交額665.6萬元。其中一件明代“永樂六年銀作局”五十兩銀錠,銘文詳細,制作規范,保存完好,品相極佳。該銀錠是專為國庫鑄造的銀兩,故極為珍貴,因而受到了買家熱烈追捧,最終以156.8萬元的天價成交,刷新了中國銀錠拍賣成交價的歷史紀錄。此外,一件清末民初“青島震華福壽”二兩金錠,重量僅62.37克,成交價也達到12.32萬元。可見當前金銀錠收藏正逢其時,值得廣大集幣愛好者多加關注。 金銀錠辨偽有竅門 近年來金銀錠升值幅度較大,市場上出現了不少金銀錠贗品。一是偽造清代珍貴金錠,具體方法是在白銀或銅胎上鍍金或包金葉。鑒別時可掂試重量,黃金(206,-0.94,-0.45%)的密度大,比重為19.3,明顯重于白銀或銅等金屬,對于相同體積的金屬物,金錠的分量要重得多,掂在手里有沉重感,太輕的金錠必是偽品。二是偽造明清時期銀錠。具體方法是在假銀錠外表鎏銀,中間摻鉛錫,這種贗品表面呈青黑色,較容易辨認,且假銀錠雖體大而分量輕,手掂也可以辨別;較難識別的是用新白銀鑄老銀錠,這種贗品的重量和體積雖和老銀錠相似,但細細觀察會發現這種新銀錠的顏色泛白而生硬,包漿、銘文等都沒有老銀錠的風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