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法定貨幣“半兩”

        新浪收藏 17-11-27 13:55:28 中國集幣在線 發表評論

          內蒙笑公

          一秦半兩:

          公元前359年,商鞅得到秦孝公信任,在秦國實行變法,經過二十年的努力,秦國從一個比較落后的諸侯國,變成了戰國時期最先進的強國,成為“七雄”之首。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太子駟即位,是為秦惠文王。商鞅被誣告,被秦惠文王處以車裂之刑,“商鞅雖死,秦法未敗”。 秦惠文王二年,頒布錢法,“半兩錢” 成為法定貨幣,由中央政府統一鑄造。至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改鑄五銖錢,半兩錢鑄行了218年。故在鑄幣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不過,早在秦惠文王頒布錢法之前,秦國一些地方城邑就已經鑄行“半兩錢”了。此期稱“半兩錢”的初鑄階段。

          我收藏的“半兩錢”從形制和文字只能大體分為兩種,秦半兩和漢半兩。秦半兩一般形制厚重,文字凸出甚至高聳,錢肉中間厚于邊緣,無內外郭,背平夷。

          我收藏的秦半兩從小到大共十二版。

          1、小高聳,直徑20·3毫米,重3克。文字高聳,筆畫凸出錢肉深淺不同。

          2、肥星月,直徑23·2毫米,重3·9克。文字筆畫較粗,星月較肥。

          3、半兩半兩,直徑23·2毫米,重3·9克。筆畫較粗,上下右左皆“半兩”。

          小高聳 肥星月 半兩半兩

          4、中型半高聳,直徑29·5毫米,重9克。字部分高聳,部分低淺。

          5、左豎短,直徑33毫米,重18·5克。字大部分高聳,“兩”左豎短。

          中型半高聳 兩左豎短

          6、方字平肉,直徑34·5毫米,重17·4克。文字筆畫較為整齊劃一,字不深,錢肉較平。

          7、窄穿厚肉,直徑34毫米,重18·8克。穿較窄,錢肉較厚,錢肉不平。

          方字平肉 窄穿厚肉

          8、薄肉端正,直徑33·2毫米,重9·7克。“半兩”二字,大小一致,而且端正對稱。

          9、闊穿小字,直徑34毫米,重10·7克。闊穿小字,字半高聳。

          薄肉端正 闊穿小字

          10、窄筆厚肉,直徑35毫米,重16·8克。字較小,筆畫窄而且深, 錢肉厚。

          11、帶柄字高聳,直徑38毫米,重29·2克。錢上鑄口處帶柄,文字高聳,形制厚重。應為初鑄。

          窄筆厚肉 帶柄字高聳

          12、大型樣錢,直徑65毫米,重98·3克。文字高聳精美,形制厚重。大型樣錢,或紀念幣,或鎮庫錢。

          大型樣錢

          秦制,半兩=12銖×0·68克=8·16克。 從重量上說,我藏的4、8、9、三枚分別是9克、9·7克、10·7克,是足重的真半兩(半釿)。1、2、3重3至3·9克是足重的四銖半兩。5、6、7、10的重量從16·8至18·8克,是戰國時期重量單位的“一釿”,后來稱“一兩”。11重29·2克,應該是“二釿”。12重近100克,重量應該是“六釿”?梢姟鞍雰伞彪m然表示重量,更多的時候,是“錢幣”的代名詞。

        更多郵幣卡資訊、行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集幣在線官方微信(jibizx)。
        中國集幣在線

        延伸閱讀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